71岁的吴贵海,当过兵,做过生意,逛过大城市,是远近闻名的“老顶牛”。他的家乡河南省封丘县李庄镇俄湾村,地处黄河滩区,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最严重的受灾地之一。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出“水窝子”,过上好日子,2015年,河南省试点黄河滩区移民迁建。李庄镇22个村庄里,18个是滩区村,需搬迁4.1万人。
2019年,吴贵海搬进了占地6000余亩、有400余栋电梯房和配套学校、商超、厂房的李庄新区。由于家里子女多,吴贵海选了一套五室两厅的大房子。“这一次搬家,说实话我是个反对派,我还串联人反对。来这儿都想象不到咋生活,担心没人管,担心没钱花,担心没法种地,很多担心。实际住了以后,那都解决了。”这一次搬家,吴贵海起初有些顾虑,但当他和家人住进大房子,内心是无比开心。
6年来,河南省封丘县共搬迁100800人到滩区。为了让从滩区搬迁来的群众开启新的生活,过上好日子,封丘县大力发展产业,招商引资,规划了3200多亩的工业园区,目前1800亩已经初具规模,30多家企业入驻,解决了李庄镇5000余人的就业。
山东东营,黄河的最后一站。黄河在滋养齐鲁大地的同时,由于“善淤、善决、善徙”的“习性”,也曾给沿河群众带来频繁水患。20世纪70年代,东营市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响应国家号召搬迁至沿黄大堤的房台上居住。2013年起,东营市又对66个房台村进行拆迁改造,目前已建设完成3个安置社区。为了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作,安置区为村民创办手工合作社,增加收入。
黄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形成的年轻土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截至2022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共在此繁殖幼鸟2700余只。近年来,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碱作物。目前,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联合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18家共建单位,建设了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圃500亩,种植耐盐碱大豆、苜蓿、藜麦、玉米等13类作物种质资源1万余份,开展耐盐碱作物试验示范10余万亩。
制片人:李杰
编导:赛娜
记者:张彩霞 任卓如 唐子晔 赵小羽
摄制:朱新国 李宝忠
报道员:杨斌 王一林 孙林勇 许保堃
配音:李子沨
统筹:王健 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百家乐平台社音视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