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树到一座城:戈壁小城格尔木的发展传奇-百家乐平台网
2024 12/19 09:58:43
来源:百家乐平台每日电讯

从一棵树到一座城:戈壁小城格尔木的发展传奇

字体:

  从慕生忠将军在市区亲手种下的一棵树,到茫茫戈壁里的一片绿洲,从插下一把铁锹建起的“帐篷城”,到联疆络藏的高原交通枢纽,70年来,格尔木这座因青藏公路而生的城市,已经成长为我国西部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

  因路而生,由路而兴,格尔木的蝶变是青藏公路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集中体现。如今的格尔木,在发挥优势努力打造航空、公路、铁路立体交通枢纽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以清洁能源、盐湖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等为主的绿色发展之路。这座柴达木盆地里的戈壁小城,正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活力。

  “插下铁锹的地方就是格尔木”

  夏日里的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将军楼对面,几棵杨树长得高大粗壮,据介绍,其中一棵就是当年慕生忠将军亲手种下的。

  20世纪50年代初,格尔木还只是柴达木盆地的一个地域名称,没有具体的城镇或者定居点。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居住在格尔木地区的人口只有800余人,全部是牧民,且居住分散。

  1953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路大军到达格尔木。可到了格尔木,大家却傻了眼,除了地图上标注的“噶尔穆”之外,茫茫戈壁之上哪有生机?正当大家疑惑之时,慕生忠将手中的铁锹插在地上,并大声告诉大家:“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

  “插下铁锹的地方就是格尔木。”随着第一顶帐篷在此搭起,筑路大军便成了格尔木的第一代居民。此后,又有数万将士从四面八方汇聚格尔木,格尔木也从“帐篷城”“窑洞城”逐渐发展成小镇的模样。

  老养路工人吴战瑞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激动不已,“那个时候大家都充满干劲,条件艰苦算什么?满腔热血能把柴达木的冰雪都融化”。

  没有房子就自己建,没有树木就自己种。1954年初,慕生忠带着工人们在格尔木修渠引水,开荒种地,从千里之外的西宁市湟源县运来14万株树苗,种下格尔木第一片绿色,还在驻地旁开垦出27亩菜园,为格尔木军民打下蔬菜种植的底子。

  “我们要住下来,当格尔木第一代居民。我们要在世界屋脊开辟一条平坦大道,在柴达木建设一座美丽花园。我们喜欢城市,但更喜欢自己亲手建造的城市。”慕生忠当年的豪言壮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格尔木人,这座年轻的戈壁小城,在柴达木盆地里不断“生长”。

  李来所老人是格尔木的第一代建设者,谈起当年经历,他仍激情满怀。“漫天黄沙、干旱少雨,真没见过这样的环境。是心里的一团火让我们义无反顾。”他和战友卸下行李,成为柴达木盆地开发建设队伍中的一员。

  “我所在的连队,负责的是青藏铁路西格段建设前期的通信保障任务,经常顶着大风出去维护线路。有一次,两个新兵出去以后就刮起了沙尘暴,我们足足找了一天才把两个人找到。”往昔历历在目,李来所平静地讲述,眼里却满是水雾。“不少战友倒在了筑路一线,有的立了碑,有的只是用木棒插在墓前,不少人的墓找也找不到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格尔木的建设者们没有选择离开,他们在格尔木成家定居,在这座戈壁小城扎下根来。“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在几代格尔木人的努力下,格尔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千里荒野,现在杨柳成荫”,慕生忠将军近30年后重返旧地,挥笔写下对格尔木变迁的深深感触。如今的格尔木交通便捷、绿树成荫,到处充满勃勃生机,从铁锹“种下”的城,到如今青海省副中心城市,一代代建设者们用汗水在柴达木盆地书写下城市建设的辉煌传奇。

  高原上的“旱码头”

  随着青藏公路的开通,格尔木变成了进藏的重要交通枢纽,来来往往的人流在格尔木汇集中转,天南地北的货物在格尔木买卖集散。

  年过七旬的老人赵军在20世纪70年代参军。当时,他戴着大红花从贫穷的甘肃老家坐上军车,经过7天的摇摇晃晃,跟几位同乡一起,来到了当时已是小城镇的格尔木。

  “那个时候格尔木到处都是卡车,在街上能听到全国各地口音。格尔木是进藏前最后一个大补给点,什么新奇玩意儿都能在格尔木看见。”赵军说,对于他这么一个来自偏远乡村的农村娃来说,到格尔木算是“开了眼”。

  “巧克力、麦乳精、水果糖……我在家里见都没见过这些新东西。”赵军说,参军的第一笔津贴发下来之后,他就买了一包水果糖寄回老家,“这么甜的好东西,要给家里人也尝一尝。”

  1984年5月1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火车驶进了小城格尔木。

  58岁的李中石,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机务段整备车间的一名高级技师。40年前,刚参加工作仅一年的他参与了西格段开通典礼,人生轨迹从此与西格段发展有了不可分割的印记。

  “一开始是绿皮车,后来是红皮车,现在是复兴号动车。”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李中石先后检查处理过的内燃机车型号达10余种。机车越来越先进,来往格尔木的列车也越来越多。“不仅是公路枢纽,格尔木的铁路枢纽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不少中欧班列、南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列车在格尔木停靠编组。”李中石说。

  如今,格尔木已经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民航等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青藏公路、格茫公路、柳格高速三条公路干线与青藏铁路、敦煌铁路、格库铁路三条铁路干线在格尔木交会。格尔木机场越来越繁忙,已成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中转机场之一,近年来各项数据屡创新高,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格尔木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格尔木陆港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邓生珍介绍:“格尔木向外发展已经有了四通八达的坚实依靠,由仅仅承担西藏中转任务的进藏‘旱码头’,蜕变成为西部地区通往藏、川、新、陇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戈壁小城的绿色未来

  从慕生忠手植的一棵树,到如今绿树成荫的戈壁绿洲,一代代格尔木人用勤劳的双手绘成了绿水青山。如今的格尔木,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绿色已经变成了这个戈壁小城的发展底色。

  “原来整个格尔木城里只有那么几棵树,大家都像养国宝一样养着。”年过半百的老养路工郭长青回忆起小时候格尔木的样子。如今,走在格尔木市区,街道整齐干净,两边绿树成荫,城市的色彩变得越来越缤纷。

  1991年由部队转业到格尔木市林业站工作的安从齐,见证了格尔木的“绿”程。“那时候种树、挖渠、浇水全靠人工,但大家都铆着劲,人定胜天嘛!”安从齐说,“同志们都不怕累,顶着风沙挖坑种树,种一次树回到家,身上能抖下半斤沙子。”林业站里的七八个同志不分男女,都成了挖坑种树的好劳力。

  安从齐和同事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间,2万多棵红柳、新疆杨、青杨开枝散叶,在苍茫的黄色上播下星星绿意。

  “植绿人”越干越有劲,格尔木的绿色越来越多。从2000年开始,地方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人工造林活动,格尔木的绿化总量以每年百万棵林木的数量增加。截至2023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949.4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48平方米;自2012年以来,完成国土绿化65万余亩。

  除了连片成荫的绿色植物,这座戈壁小城还被一片片“蓝色海洋”包围。从格尔木市出发,沿着109国道一路向东,没多远就能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板。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是绿色能源开发。

  格尔木市地势平坦开阔,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3096.3小时,而且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完善的电网支撑,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开发综合条件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越来越多的能源公司看中这些优势,选择来格尔木发展光伏、光热等新能源产业。

  格尔木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司的场区,黄沙、蓝天和光伏板形成了天际间一道特别的风景。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公司的电能已经并入国家电网统一调度,给全省乃至全国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开发一直是我们市发展的一个重点。”格尔木市副市长肖军介绍,目前,新能源装机1006.3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92.2%,占全州新能源总装机46.7%,占全省新能源总装机21%。未来,格尔木市将着力吸引全球光伏领军企业进驻格尔木,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全力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路而生,由路而兴。70年来,在柴达木盆地里努力“生长”的小城格尔木,成长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由建设青藏公路、川藏公路而形成的“两路”精神也成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未来,格尔木必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为高原发展稳定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王浡)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