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张骁)凌晨5点,北京夜幕未褪、呵气成霜。城市尚在熟睡,东大桥公交场站却已点亮。北京公交集团通学368路驾驶员果长义提前到岗,打扫车厢、检查车况、调好温度,等待乘客的到来。
12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公交场站,果长义在检查车况。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鞠焕宗 摄
6点55分,果长义驾车准点停靠在太平庄公交站,乘务员徐洁赶忙张罗孩子们上车暖暖。车辆在一路欢声笑语间到达呼家楼中心小学。
通学车试点初期,跟车的老师、家长不少,现在则放心让孩子独立乘车。家长的信任和嘱托激励果长义把车开得更稳更好:“上了您的车,孩子就等于到校了,我们家长相信您!”
12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太平庄公交站,乘务员徐洁(后)引导小朋友上车就座。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通学车——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的新事物,解决了困扰双职工家庭的老问题:“开车太堵,骑车冬天冷夏天热,坐公交不顺道,上学容易迟到!”北京早晚交通流量大,家长工作节奏快,孩子们需要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通学交通工具;校园周边停车难、堵车烦、秩序乱,久而久之形成了难解的“大城市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这件“大城小事”成为主题教育北京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课题。市领导带队走学校、听需求、问意见、踏线路,教委、交通委、交管多部门形成合力,综合施策。
当年9月,应需而生的通学车试点运行,随后持续拓线阔面、提质提效。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显示,目前累计开通通学公交线302条,日均运送乘客2.3万人次,万千学生以“手递手”“零换乘”方式安全到校。
12月16日,学生们乘坐通学车前往呼家楼中心小学。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作为北京公交“新成员”,愈发活跃的“通字头”公交车,成为北京地面公交改革的生动注脚。
通游——从前门大街搭乘仿古“铛铛车”造型的观光巴士,1小时光影转换间,乘客品美食、感京韵,将中轴线美景尽收眼底;通医——建国门地铁站外,迷你“小黄蜂”巴士准时等候,将就医乘客平稳、安全送达首儿所……
中轴线上的“铛铛车”途经前门城楼。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李欣 摄
受轨道交通、共享经济、私家车等多样化出行方式影响,不少城市公交企业经历“寒冬”。北京公交则持续谋新求变,以调研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定制化丰富出行供给,创造性推出服务产品,蹚出了转型新路。
“特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行业改革发展往往没有可以照搬的现成经验。但只要我们坚持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盼,就能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北京市交通委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处长赵震说,2025年,北京地面公交将继续用“新”服务群众美好出行路,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持续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