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长春10月17日电 题:热情、多彩、交融——港深师生深度体验吉林民俗风情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李双溪
近日,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实验学校的41名师生北上吉林,在长春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开展为期6天的民族文化研习之旅。
寒露已过,东北地区秋深风冷,但东北民众热情好客、历史文化厚重丰富、民族歌舞多姿多彩、手工技艺精湛高超,无不让研学师生喜悦温暖。
体验好客东北情
“欢迎来自深圳和香港的老师和同学们!”位于长春市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礼堂内,学生们以优美的小合唱和精彩的舞蹈迎接客人们。
研学师生们参观了校史馆、体育馆、美术室,在书法教师指导下练习写毛笔字。“大家都好热情啊!感觉很温暖!”港生们感叹。
黄婷婷是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带队教师,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过很多关于吉林的内容。“东北人真的非常热情,他们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欢迎我们。”黄婷婷说。
延边州民风淳厚,当地百姓能歌善舞、崇文重教,而且热情好客,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教育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
在延边博物馆,讲解员带着研学师生们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服饰、手工艺品等。不少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拍照片做笔记。已连续三次参与研习活动的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七年级学生郭晨皓说:“以前只在电视新闻中了解过当地民俗,没想到服饰这么漂亮,历史这么悠久,亲眼看到这些,都加深了印象。”
大碗冷面、大盘上菜……东北人的热情也体现在饮食上。“从没见过这么大的盘子”“很有东北特色”“真是大开眼界”,研学师生们纷纷感慨。
感受多彩民族风
美不胜收的农乐舞,震撼人心的长鼓……在延边州的研学之旅中,静态参观与互动体验让研学师生们对当地民族文化有了直观理解。延边州是朝鲜族聚居地,朝鲜族民俗风情浓厚。
在农乐舞展示馆,几名舞者戴着象帽,伴随动感音乐,舞起长长彩带。农乐舞又称象帽舞,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象帽是一种特制的帽子,帽顶有横杆,拴有彩色飘带。象帽舞技巧独特,舞者需以颈部力量带动帽子顶端横杆,挥动起彩带。听完讲解人员介绍,学生们跃跃欲试。来自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学生陈祉炫戴上象帽,想模仿舞者甩起长长的彩带,但晃动脑袋,却怎么也甩不起来。
“看演员们表演象帽舞时感觉很容易,自己一试原来真不简单,这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陈祉炫说。
“当地居民喜欢用歌舞表达情感,有舞蹈的地方当然也少不了乐器。”在延边州首府延吉市民族乐器研究所的生产车间,所长赵基德边说边展示百余件长鼓、洞箫、伽倻琴等传统乐器。
多年来,赵基德一直从事传统民族乐器和道具的研究、开发及生产制作。参观后,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学生余嘉荞说:“工作人员制作乐器要先画模型。他们的画功很棒,每处细节画得都很细致。”
促进文化交融深
“也欢迎您到香港做客!品尝香港美食!”在参观完当地传统美食米糕的制作工艺后,师生们对工作人员发出了真挚邀请。在研学中,感受到热情好客、多彩民俗后,师生们更真切体会到天南海北一家亲。
“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所以行程中所看所感都是特别亲切。”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实验学校学生韩琳梓说。
此次内地与香港青少年民族文化研习活动,旨在提升香港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共同主办。
黄婷婷说,以前在学校也给学生们介绍过东北,但只有来到这里沉浸式体验后,才能够真正了解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学生们参观后,会作为文化使者,将所见所闻告诉更多香港青少年。”
“港澳青少年民族文化研习计划”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成为香港、澳门青少年到内地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截至目前,已有千余名港澳青少年到内地20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研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