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香港12月31日电 题:让仙乐“下凡”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的不凡之路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陆敏
11月26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参加“香港故宫演艺嘉年华”首演的演出。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陈铎 摄
一边是海滨都市香港,一边是大漠边陲敦煌;一边是成立仅5年、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乐团,一边是1600多年前的古老洞窟文化。
在日前开幕的“香港故宫演艺嘉年华”首演现场,年轻的乐手们弹奏起古老的乐器,大屏幕上出现了莫高窟的巨幅壁画。在音乐烘托下,画面仿佛“活”了起来,灵动飞扬。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一个致力于用音乐传播敦煌文化的民间乐团,让古乐得以新传。
结缘敦煌
在港岛柴湾的乐团办公室,一面巨幅壁画让略显逼仄的房间“蓬荜生辉”。这是莫高窟112窟壁画的复制放大版,也是天籁敦煌乐团的“缘起”。
乐团荣誉团长、创办人纪文凤是个敦煌迷。自2010年第一次去便爱上了敦煌,此后13年去了15次。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令她着迷,历任守护者常书鸿、樊锦诗等“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莫高精神”更让她感佩不已。
12月16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荣誉团长、创办人纪文凤接受采访。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陈铎 摄
她成为香港民间团体“敦煌之友”的创办人之一,不仅积极为敦煌文化保护工程捐资筹款,为敦煌研究院的青年学者设立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还带领一批批的香港年轻人去敦煌“朝拜”。
敦煌壁画中的音乐舞蹈场景异彩纷呈。然而,纪文凤觉得,壁画“有形无音”,少了音乐扣人心弦的力量,她决心把“天上仙乐”带回人间。
2017年10月,她率领一批有意愿的年轻音乐人去敦煌,不少人是首次踏足敦煌,这也是纪文凤多年来第一次进112窟。这个洞窟的壁画正是闻名遐迩的“反弹琵琶”。
“这个洞特别小,一次只能进4个人。转个身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剐蹭了墙上的画。”纪文凤说,洞里光线昏暗,画很小,大家看得凝神屏息。乐舞图中,左右各三人演奏宛如一支小型室内乐队,中间舞伎手持曲项琵琶,边弹边舞,曼妙生姿。
吃晚饭时,几个女生突然不约而同地掉下眼泪,她们说看了壁画又震惊又感动。纪文凤心想,看来这个乐团是非组建不可了。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香港天籁敦煌乐团于2018年5月正式成立,4个月后即代表香港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博会,在敦煌大剧院举行专场演出。
12月18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在彩排。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陈铎 摄
更难得的是,敦煌研究院邀请乐团在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前演出。如此“殊荣”,是对乐团的极大鼓励。“那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演出。”琵琶手陈韵妍说。
仙乐“下凡”谈何易
按照壁画中最常见的人数设置,乐团由8位乐手和2位作曲者组成,并使用壁画中最常见的吹弹和敲打乐器,其中包括曲项琵琶、箜篌等根据壁画复制的古乐器。
有人,有琴,演什么?敦煌音乐到底是什么样,没人听过。
乐团艺术总监兼作曲甘圣希第一次去敦煌采风,还是香港演艺学院大二的学生。“当时并不懂那些壁画说什么故事,但画面本身已经很有音乐感,那些构图、颜色和线条给了我很多音乐上的灵感。”
11月26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艺术总监兼作曲甘圣希在“香港故宫演艺嘉年华”首演中指挥演奏。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陈铎 摄
20世纪初,世人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大量古文献和25个唐代古曲谱,但因没有完整存音,没人读得懂。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就此进行考证和解读,其中包括香港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了乐团不少启发。“用古谱里的旋律素材写现代音乐,这是我们的创作方向之一。”甘圣希说。
对于学西洋音乐出身的甘圣希来说,刚开始创作民乐特别是用古乐器演奏的民乐,有“隔行如隔山”之叹。“起先用自己学的音乐理论和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去写中(民)乐,音乐蛮好听的,乐手们也喜欢,但是他们演起来就是不顺手。”
他发现,创作不仅要了解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还要了解其背后特定的文化属性。比如西方音乐写得特别“实”,而民乐则讲究“韵”,给乐手和乐器发挥的空间。陈韵妍曾用曲项琵琶与其他乐手的唐代笙、埙一起演奏了一首三重奏小品,“跟普通琵琶不同,曲项琵琶是横着弹的,音色沧桑,有一种很古老的感觉”。
12月16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艺术总监兼作曲甘圣希接受采访。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陈铎 摄
五年来,甘圣希和另一位作曲者朱启扬一共创作了近50首原创乐曲。“在敦煌文化里,我知道了自己是谁,能用那些乐器讲一个怎样的故事。”甘圣希说,“很庆幸,有整个乐团跟我一起成长。”
与敦煌故宫同行
2022年6月,一场名为《敦煌与故宫对话:飞越文化二千年》的音乐会暨文化讲座在香港西九戏曲中心举办,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成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的文化盛事之一。
“我们因敦煌结缘,如今共聚香港,这是重要的时刻,从此敦煌、故宫和香港可以结伴而行。”纪文凤说。
作为序幕,香港天籁敦煌乐团演奏了一部大型原创组曲,包括“敦煌”“故宫”和“谢谢你的时间”三个乐章,纪文凤亲自为最后一个乐章写下文字,向所有文化守护者致敬。
香港与敦煌、故宫的缘分,也为乐团发展打开了更大的视野。五年来,乐团从敦煌音乐起步,涉猎越来越广,不仅有许多原创作品,有视听一体的表演创新,还尝试用导赏方式做音乐会,开设工作坊和教育专场,引领观众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陈韵妍是最早加入乐团的“元老”之一。她笑言,没想到在这个乐团一干就是五年。最大的改变是,之前她只是关注琵琶弹奏本身,现在会去找书查资料,想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12月18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琵琶手陈韵妍(右)在彩排中。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陈铎 摄
12月18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琵琶手陈韵妍接受采访。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陈铎 摄
甘圣希则更关注乐团未来的发展,他已开始邀约更多作曲者,希望创作出更丰富多样的作品;表演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从舞台上的音画共赏到街头的艺术装置互动,让音乐“走出去”,为更多人了解。
“我们的乐团很小,但使命很大。”纪文凤始终抱定“传承、保护和创新”的初心,“要做一个起点高、走得远,有文化底蕴的乐团,用音乐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