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天津8月3日电 眼看着企业厂房拔地而起,项目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华强诚信(天津)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紫薇心中的担忧逐渐消散。
“重资产项目建设流程复杂、审批事项多,企业最担心的就是不能如期完工。没想到在‘654陪跑’服务模式的帮助下,每个环节都没耽误,项目开工试运营的预期时间越来越早,按照当前的建设进度,能提早半年多投产。”刘紫薇口中的“654陪跑”服务模式,是天津市宝坻区今年新推出的审批综合服务机制。
该项目坐落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这里是京津携手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合作平台,是中关村在京外的首个重资产项目。
图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无人机照片)。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李帅 摄
一座科技新城的崛起,营商环境是重要法宝。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韩帅介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总结过去几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654陪跑”服务模式,即以审批验收、动态跟踪、一企一案、部门会商、清单管理、政策宣传6项服务机制为基底,提供上门定制审批“快速通道”、精准跟踪“压茬推进”、动态调整审批服务机制、协调部门会商研判“疏导梗阻”、线上线下多渠道送政策入企5种服务模式,切实实现清流程、清进度、清环节、清职责“4清”目标。
从拿地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宝坻区将项目建设细分为20个主要环节,给每个企业安排专人“陪跑”,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根据需求为企业做好服务。韩帅介绍,在这一机制的帮助下,项目整体建设周期能够压缩6到10个月。
“很多材料甚至是工作人员帮忙整理好的,有时我们只需要到场签个字,流程就已经跑完了。”刘紫薇说。
事实上,这一模式只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众多惠企改革举措的一个缩影。建立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撑;成立产业基金,为优质孵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打造综合服务中心,实现200余项事项“审批不出园”……2017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正式动工以来,一大批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惠企政策持续推出,现代化产业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厂区建成投产后,相关的服务并没有结束。”南轩(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轩辕云喜说,公司于2022年5月建成投产后,受到园区工作人员的持续帮助。
去年,从事半导体清洗设备研发生产的南轩科技达到了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定标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政策服务人员王勇主动联系到轩辕云喜,协助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对接、填报材料,在他的帮助下,企业于今年3月成功入选2023年度第二批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
“得益于各类政策帮扶和专业服务,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12亿元,根据目前的订单量估算,今年的营业收入预计可达2亿元。”轩辕云喜说。
图为南轩(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无尘车间进行设备检测。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李帅 摄
一座科技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引才聚才是关键。不久之后,河北籍员工门丽萍将和公司一起从北京搬来天津,她也将在专属人才落户政策的帮助下,顺利成为一名“新天津人”。
“按照此前的政策规定,我不满足天津的落户条件,一边是企业搬迁,一边是孩子异地上学,内心非常为难。但天津出台了新的政策,让我顺利落户天津,既解决了孩子不能在天津参加中考的难题,又有机会继续为奋斗了6年的企业发光发热。”门丽萍说,工作人员会对引进人才进行“跟踪服务”,在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帮助,鼓励人才“拖家带口”来津工作生活,让她倍感安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份‘试验田’,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新路径,以钉钉子的精神为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真正让改革成效落在实处,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谈及未来,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坚定地说。
统筹:曹建礼、邵香云、毛振华
记者:尹思源、王宁
图片:李帅
海报:方金洋
实习生:孙钦娇、汪雨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