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百家乐平台大全

2023 09/ 28 10:20:01
来源:百家乐平台每日电讯

喜见科普界更多的“破圈”力量

字体:

  第20届全国科普日活动掀起科普热潮。关注科学,正从过去的小众爱好变为大众刚需。无论是一票难求的科普节活动和线下课,还是线上热播的短视频,都显示出科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而科普内容,也逐渐摆脱传统科普的“课程感”,开始向前沿科技、硬核科技延伸。人们越来越将参与科普当成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甚至享用思考科学问题带来的快乐。

  从更广的视野来看,科普的兴起不仅是一种时髦,更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事。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强调,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这些制度设计,把科普提升到了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高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证明,科学研究不是象牙塔里少部分人的苦思冥想和灵感迸发,而是需要庞大基础支撑的系统工程。这个支撑,除了需要国家政策引导和各种社会力量投入,更需要千千万万优秀的年轻人主动投身科学事业。而当下,培养和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热情,尤其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引入“破圈”的力量。

  科普的“破圈”,需要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北京市科协整合了全市科技馆、博物馆、科研院所、学校、园区等科普资源,围绕天文、地质、航空航天等主题,推出了20条“主题科学游”路线,发布了“科技馆之城”首批10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以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高效资源整合,成功实现“破圈”传播。

  科普的“破圈”,需要在形式、内容方面上不断创新。时下很多科普产品,正力图摆脱传统科普的“课程感”,从激发好奇出发,从美的欣赏切入,一步步引导受众走向理性思考和科学追问。在年轻人聚集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科技内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2022年,观看科技内容的用户超过2亿。作为科普视频爱好者,笔者也经常震撼于《地球脉动》《蓝色星球》里的自然奇景,也经常因看了《被数学选中的人》《你最想知道的科学》而理解为什么当初没学好理科,也在看了《制造的原理》之后对工程基础产生浓厚兴趣。

  科普的“破圈”,还需要在投入上广纳资源。统计显示,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中,政府拨款约占80%。这个比例,显示了近些年政府对于科普的重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推动科普进一步“破圈”,还要不断提高科普多元化的投入程度。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如何吸引企业家投入科普,让他们有动力可持续?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例如,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科普产业链的中心环节之一,仅科普文创一项就推出400多款产品,销售额逾600万元。而随着科普产业链条的完善,更多企业从中找到了开发商业价值的机会,他们就会主动创新,使科普对公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科普的“破圈”,最终还需要人的力量,需要更多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投身其中。随着科普市场日渐活跃,当“硬核科普”成为刚需,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始争当UP主,在视频团队的支撑下,他们各自塑造自己不同的风格,打造个人科普IP,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科技。

  而支持他们这样做的,除了成为科普名人的光环效应,还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比如,中国科协就在今年4月发布通知,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市场上的利益分配、网络传播技术的普及再加上政策的支撑,有这些要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学家愿意投身科普事业,展示他们另一面的才华。

  面向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蓬勃发展,我们的科普也应加快破圈迅速跟上,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以奔放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投身到科技创新事业当中。(周潜之)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9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