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哈尔滨2月14日电(记者马思嘉、杨思琪、魏婧宇)在哈尔滨亚冬会冰壶赛事转播中,观众们有时会看到,在运动员掷出关键一壶前,视频会随解说切换成虚拟现实画面,清晰演示一记成功投掷路线——有时与运动员实际投掷路线相同,有时则有区别。
在亚冬会男子冰壶循环赛中,中国队对阵中国香港队。第六局,拥有后手优势的中国香港队掷出最后一壶,遗憾未能命中目标,却将自己的壶清理出局,让中国队偷得2分。随后,视频中出现了虚拟现实的冰壶行进画面:中国香港队最后一壶实现成功传击,打掉中国队优势得分壶,拿下1分。
“虚拟现实画面里,是我们的大模型根据赛况给出的预测战术。在选手击球前,人工智能就会实时获取赛况,分析预测出高水平战术打法,并和实际情况作对比,给观众带来更具科技感和说服力的智慧观赛体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高星说。
在转播画面中预测战术的人工智能,采用了赛事转播商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央视听媒体大模型+浦动体育技战术大模型——冰壶AI战术预测方法。
这项技术在哈尔滨亚冬会首次亮相,及时将人工智能预测结果以虚拟现实画面呈现,并传输给公共信号,供电视直播与新媒体使用。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哈尔滨亚冬会冰壶混双决赛、循环赛等多场比赛中被采用,大大提升了冰壶观赛体验。
此前,联合科研团队的大模型就在羽毛球、篮球、网球等多项赛事转播中得到应用。这一大模型的好处在于,不需要让运动员穿戴任何电子设备,只需通过多角度体育运动视频画面,就能获取实时赛况、进行战术策略分析预测。
与一般球类运动相比,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冰壶更加“烧脑”,对大模型的“智商”有更高要求。
自2024年下半年起,研发团队与专业冰壶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媒体工作者等频繁交流,收集需求、制定规划、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我们的系统从不稳定的初级水平,达到了现在的国际高水平。”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孙骁说。
这一应用的升级,也离不开国内在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这项应用背后有许多底层技术,包括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多目标跟踪、检测、3D定位等智能感知算法,深度强化学习与物理仿真,以及实时3D虚拟渲染等技术。
目前,这项技术还存在不足,比如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一些策略与运动员实际偏好仍有差异等。“我们将拓展模型的考虑因素,进一步结合运动员的历史表现和更多数据优化模型训练,并通过最新神经渲染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虚拟渲染画面真实性。”孙骁说。
据孙骁等人介绍,这项技术未来还可能推广至更多国际、国内赛事,如米兰冬奥会冰壶赛事转播等,并且能够辅助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专业水平提升,还可帮助赛事组织方进行精准记录与分析。“冰壶爱好者或者青少年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辅助学习冰壶,助力冰壶运动智能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