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访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在接受百家乐平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后将乘势而上,用好用足冬奥遗产,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以下是采访实录: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过去几年,我国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哪些进展?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不断为冰雪运动发展做出新贡献?
新闻发言人答(以下简称“答”):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初,近三分之一的冬奥会项目在我国尚未开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竞赛组织等人才队伍短板明显。为实现“全项目参赛”的目标,从2017年开始,体育总局实施跨项跨季跨界选材,从田径、武术、体操等夏季项目队伍中选拔运动员,聘请了高水平国外教练员,组建了4000余人的备赛队伍。经过“扩面、固点、精兵”阶段,国家集训队规模保持在500人左右,实现了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为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目前,我国冰雪健儿正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做好冲刺阶段备赛工作,努力实现“参赛出彩”目标。在组建高水平冰雪运动队的同时,体育总局着眼于裁判员和技术工种培养,通过组织专题培训、赛事实习、轮岗交流等方式培养了2000多名国内技术官员以及一大批制冷浇冰、造雪压雪技术工种,补齐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的短板。
北京冬奥会后,将充分发挥冰雪人才的技能、智慧和力量,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
一是创新重大体育赛事举办方式。2023年初在内蒙古继续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全面对标意大利2026年冬奥会的项目设置、场地设施、器材设备以及竞赛规则,发现和选拔2026年冬奥会的中坚力量,通过北京冬奥会周期成长起来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竞赛组织人员等,将成为内蒙古冬运会参赛和办赛的生力军。2025年在粤港澳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将设置滑轮、跳台滑草、空中技巧水池赛以及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全季节项目,在南粤大地继续燃起冰雪运动的火焰。
二是积极培育自创赛事。在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等常态化全国单项比赛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对标世界标准,补齐短板弱项,创设冰雪运动“体总杯”比赛。通过设置中长距离接力(团体)赛、完善积分规则、优化竞赛办法等方式以赛领训、以赛促训,重点解决项目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持续提升冰雪运动综合实力,提高为国争光能力。
三是为运动员职业转换提供支持保障。体育总局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积极为退役运动员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退役运动员经必要培训和考核后,可担任教练员、裁判员、体育教师、社会指导员等,继续从事冰雪运动相关工作,为普及推广冰雪运动发挥作用。对于优秀退役运动员,积极推荐其参加国际体育组织的赛事活动,主动地融入国际冰雪运动大家庭。
问:“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我国在申办之初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在冰雪运动推广普及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未来如何维持冰雪运动的热度?
答: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体育总局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利用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地方配建群众滑冰场所,全年分阶段有重点地持续开展“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全民冰雪公开课”等群众性赛事活动,不仅遍及大江南北,更唱响了“四季歌”,形成了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良好局面,冰雪运动已融入百姓的日常健身生活。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指导性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
新闻宣传持续升温,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冰雪运动文化,设计开发冰雪文创产品,“中国冰雪”品牌日渐深入人心,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已达3.46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从愿景变成现实。正如第10届奥林匹克峰会所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得全球冰雪运动的开展迈向新高度。
北京冬奥会后,我们将在继续组织好“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品牌赛事活动的基础上,以举办全民健身大会和社区运动会为带动,创新打造各级全民健身大会、社区运动会和各项目群众赛事活动融合开展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充分发挥群众赛事活动在弘扬冰雪文化、普及冰雪运动、增进凝聚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继续推动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组织,调动和激发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积极性,把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推向新高度;继续推动各地依托可复合利用的文化娱乐、教育、工业、商业等设施资源,利用各种方式增加举步可就、低碳绿色的冰雪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冰雪运动;进一步发展校园冰雪运动,持续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冬令营活动,健全完善冰雪运动U系列赛事体系,巩固提升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成果。
我们将继续巩固冰雪运动发展成果,保持政策不变、支持不断、力度不减,坚持目标导向,加大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冰雪运动发展的力度,继续推动相关政策落地,积极鼓励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发展冰雪事业,加强对冰雪行业的安全监管,促进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出:“北京冬奥会将改变整个世界的冬季运动格局。”北京冬奥会也是我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促进冰雪运动更可持续、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地发展,为世界冰雪运动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中国力量。
问:作为开展冰雪运动的载体,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近年来情况如何?未来如何利用好场地设施,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答: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文件的指导带动下,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加大对冰雪场地设施的投入。截至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覆盖30个省(区、市),较2015年增长317%;已有803个室内外滑雪场,覆盖29个省(区、市),较2015年增长41%。全国冰雪场地设施有效供给极大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更加便利。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基地、二七厂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河北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承德塞罕坝冰雪运动基地、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等国家队训练基地相继建成使用,助力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持续提升,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发挥了保障训练的重要作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也填补了我国高水平专业冰雪场馆的空白。
北京冬奥会后,将继续用好现有冰雪场地设施。部分冬季项目训练基地冬夏队伍可共用共享,提供给夏季项目国家队转训使用,提高基地使用效益;进一步实施“冰雪惠民计划”,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冰雪场馆,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冬季项目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协调,在现有冰雪场馆举办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冰雪国际品牌赛事,继续吸引全球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目光;注重场馆综合利用,在具备条件的冰雪场馆举行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活动,放大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辐射面。
问: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如何?怎样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答: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冰雪产业驶入快车道,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013年的1177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200亿元,年均增速达28.1%。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运营、装备制造、冰雪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冰雪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广泛而深入的践行。各地区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冰雪产业,京张一线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吉林、新疆联手打造“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冰雪产业的“冷资源”正成为“热经济”。
北京冬奥会后,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技术创新和要素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提升我国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冰雪科技企业,使冰雪产业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稳固的增长点;做大做强冰雪产业集聚区,实施“冰雪+”工程,促进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传媒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支持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打造国际顶级冰雪赛事活动平台和冰雪旅游度假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切实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