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刚:加快建设创新体系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表于:2023-09-07 09:18:47

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无人机照片,2023年8月23日摄)。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梁旭 摄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当前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创新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突破旧有体制机制束缚和生产要素瓶颈。建设创新体系、打造创新高地,不仅有利于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更有利于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构筑起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已充分证明了创新体系建设内涵极其丰富,概况地讲,就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

  建设创新体系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就是把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同时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新的更高价值,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科技创新是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与生产过程产生化学反应,这是建设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根本所在。

  建设创新体系的关键是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设创新体系,一方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和迫切需求找到对接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另一方面,要及时将科学技术进步后取得的各项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唯有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产生强大生命力,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创新体系的目标是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迭代升级。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突出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要全面展示出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安全价值等。总之,科学技术前进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切实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旨在增进人类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中央的科学论断告诉我们,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而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建设创新体系是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理念,建设产业业态、空间形态、文化语态、环节生态“四态融合”的创新体系。

  一是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科学技术进步也具有持续、显著的动态作用。要根据传统产业类型和层次的不同,将产业集群、产业规划和产业基础的核心特征进行整合,引导传统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主动改进生产方式,自觉应用现代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利用科技创新的内在优势以及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创造,推动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以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二是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素禀赋结构急剧变化,我国产业结构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变。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最终动力,但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要打通资金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相互阻滞,构建三者协同、更有效率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着眼于长期的产业迭代升级趋势,从产业内部,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按照相应的技术水平与要素禀赋结构,合理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发展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利用科技创新驱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阻力,区域产业同构与结构固化形成“内忧”,国际需求对区域产业链的低端锁定与战略性隔绝机制形成“外患”。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替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际分工的关键要素,没有自主的技术创新就永远被锁定在低附加值、微利化的低端生产制造环节,没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已经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思维,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区域产业协同转型与升级,打造成区域内的科创品牌,整合集聚各种创新要素,全面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