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用音乐来绘画: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名作《图画展览会》-百家乐平台网
2023 05/10 11:06:57
来源:百家乐平台网

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用音乐来绘画: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名作《图画展览会》

字体:

  编者按:

  人生来的天性就是追求真善美!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唯有在这三方面最大限度协调发展,生命才能实现美好幸福。人如一棵花草,要根茎叶花实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才能长得繁茂有生气。

  美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论语》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教育的宗旨。但美感教育并非人们吃饱穿暖后的奢侈享受,而是如同水和空气一样,弥漫包围在我们的生命各处,使每个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可以吸收到,并推动我们生命向前的鲜活力量。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是百家乐平台网文化频道、书画频道自2020年推出的美育口号。第一档栏目是百家乐平台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大剧院共同推出的【审美力·艺术微课堂】,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点评。

  现在,我们再次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并联合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继续为您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通过世界名画与名曲,讲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使您充分体验艺术的美。

  《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第二期,让我们通过俄国画家维克托·哈特曼的画作与俄国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名作《图画展览会》,感受绘画与音乐的奇妙融合。

  “听”得见的图画

  1874年1月,在圣彼得堡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画展,是杰出的俄国风俗画家、插图画家、建筑设计师维克托·哈特曼的遗作展。画家生前好友、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参观完展览后,深有感触。为了表示对已故朋友的怀念,穆索尔斯基便决定根据展览会中哈特曼的十幅画作创作一首题为“图画展览会”的作品,希望用音乐为朋友的绘画作一个解读。

维克托·哈特曼(1834—1873)

  穆索尔斯基说:“既然人们无法使艺术的主角复活,那么,必须尽力不让艺术(这生活的浓缩)被人遗忘。”这,就是穆索尔斯基认为自己创作《图画展览会》这部作品所肩负的使命。事实上,若非穆索尔斯基,哈特曼也许早已被世人遗忘。

穆索尔斯基(1839—1881)

哈特曼部分画作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艺术,绘画是视觉的、有形的具象艺术,往往无需语言解释,一看就能明白画面上所表现的内容。但音乐不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需要听者展开联想。音乐与绘画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

  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他的这部作品中,借助指示性的标题和音乐形式,努力挖掘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并调动音乐中的一切手段,运用旋律线条感、节奏造型感、和声色彩感等,使这种对应、共通之处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用声音的艺术描绘了生动的图画,开创了将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哈特曼画作中的意蕴。因此,这首《图画展览会》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一部经典音乐名作,被誉为音乐历史上的一大创举。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是一部由十首乐曲组成的套曲,十首音乐表现了画家哈特曼的十幅画作。

  《基辅大门》是整部套曲的最后一曲。画作《基辅大门》是一幅建筑设计图。哈特曼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建筑设计师,这幅《基辅大门》便是当年他为基辅城所设计的一座城门图案。哈特曼为基辅城设计的城门雄伟壮观,具有古俄罗斯的风格,城门与教堂相连,还有很多独具民族色彩的装饰。穆索尔斯基说,当初他在看到这幅设计图时,就感到非常震撼,于是决定,为此写出的音乐一定要表现出他最初看这幅画时的第一感觉。音乐一定要像颂歌一样气势宏伟。

哈特曼《基辅大门》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钢琴套曲,因音乐非常形象与精彩,后来许多作曲家都曾将其改编成管弦乐作品。在众多改编版中,最杰出的,当数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改编。以管弦乐形式改编的这段《基辅大门》,音乐以庞大的管弦乐队全奏开始,伴随着辉煌的铜管乐吹奏和大鼓、大锣等打击乐器在音乐强拍上有节奏的敲击轰鸣,呈现出一种庄严、宏伟、磅礴的气势。最后,乐曲在壮丽的赞美诗颂歌声中,伴随着东正教堂的钟声轰鸣,达到辉煌的顶点。欣赏这首乐曲时,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恍若亲身站立在雄伟和壮观的基辅大门前的感觉。

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右)与画家哈特曼(左)

  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扬者:五人强力集团

  穆索尔斯基是19 世纪俄国民族乐派著名作曲家,受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的影响,他主张音乐必须反映现实,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穆索尔斯基1839 年生于俄国托罗别茨县的一个农村。乡村的生活,使他对农民和俄罗斯民间音乐怀有深厚的感情。13岁时,穆索尔斯基进入圣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课余时间他开始学习作曲。毕业后穆索尔斯基成为一名禁卫军少尉。

  因为喜爱音乐,穆索尔斯基结识了四位好友: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讨论艺术,研究哲学和评议政治,由此提出俄国的音乐应建立在俄国的民族之上的理念。五个人组成了音乐同盟,立志以俄罗斯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音乐,因此在音乐史中,他们被称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五人强力集团”。

  穆索尔斯基是“五人强力集团”中最主要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又有大胆的创新。譬如这部《图画展览会》,便是用无形的音乐来解读有形的绘画,是其最杰出的作品。只可惜当时的俄国民众并未对此表现出理解和支持。

  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穆索尔斯基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他开始酗酒,精神也出现一些问题。1881年穆索尔斯基病逝,去世时仅42岁。

  列宾的名作:《穆索尔斯基肖像》

  1881年3月的一天,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从报纸上看到穆索尔斯基病重的消息。为了见朋友一面,列宾急忙赶到圣彼得堡的医院看望躺在病床上的穆索尔斯基。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

  当时穆索尔斯基才42岁,看上去却像一个老人。列宾的到来,使垂危的穆索尔斯基精神为之一振,挣扎着从病床上坐了起来。就在这个病房里,列宾用了四天的时间,完成了这幅著名的《穆索尔斯基肖像》。

列宾《穆索尔斯基肖像》

  在这幅肖像中,列宾用画笔刻画和表现了这位伟大作曲家刚毅顽强的精神气质。画家以稍仰视的角度去表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头与胸形成一定的转动角度,目光犀利,作曲家刚毅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者面前。

  画面上感觉不到穆索尔斯基是一个列宾《穆索尔斯基肖像》 身患重病的人,他微低着头,像是在倾听弹奏着的乐曲,又像是在构思着一个新的乐章…… 列宾喜欢用一种轻松、欢快的笔调,描绘自己的亲人和亲密的朋友。列宾对人物的姿态、衣纹和发式,人物的心理和情绪,都进行了有力的刻画。

  1892 年《观察者》杂志评论这幅穆索尔斯基肖像:“人物像是要从画中走出来的样子。”列宾的肖像创作极丰富,所绘人物性格鲜明,个性表现尤其精到。这源于他卓越的写实技巧,这幅《穆索尔斯基肖像》即是其肖像代表作之一。

  就在这幅肖像完成后没几天,穆索尔斯基便去世了。这幅画后来被著名收藏家特列恰科夫购去(现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为了纪念穆索尔斯基,列宾把售画所得的全部报酬捐献出来,在穆索尔斯基墓前修了一座纪念碑。

穆索尔斯基墓

(文章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立著《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

《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

出品: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出版社、百家乐平台网书画频道

支持: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品牌“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策划:袁思陶

统筹:邢贺扬

编辑:谭雪莉、常宁、邢贺扬、伊媛、刘兰芳

【纠错】 【责任编辑:邢贺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