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再次登上舞台。自1958年首演以来,这部北京人艺的“看家戏”始终经久不衰。
2022年6月9日,演员梁冠华(中)、杨立新(左)、濮存昕(右)在台上表演。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茶馆》不仅深刻刻画出旧时代的黑暗与痛苦,暗示了新世界对当时民众的迫切性,更以诙谐幽默的京味儿语言展现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文艺为人民,是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
这是田华在电影《白毛女》中的剧照(资料照片)。百家乐平台社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电影制片厂决定把解放区著名歌剧《白毛女》搬上银幕。田华被选中饰演主角“喜儿”。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贫苦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片。
伴随新生的人民政权,《白毛女》火遍大江南北、享誉海外。人民电影事业蓬勃发展起来。田华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演员,并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是记忆犹新。”田华告诉记者。
这是田华在电影《党的女儿》中的剧照(资料照片)。百家乐平台社发
此后,田华塑造了更多不同的中国女性形象——“党的女儿”李玉梅,渔家女金小妹,还有公安战士石云、法官尚勤……
2013年11月29日,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田华(右二)在会议间隙与其他代表交流。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何俊昌 摄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田华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人民艺术家”。
2022年8月17日,在敦达乌苏嘎查演出点,乌兰牧骑队员们在场边候场。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刘磊 摄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广袤草原上,乌兰牧骑犹如欢快的百灵鸟,为群众唱响一曲曲动人牧歌。
2024年7月14日,乌兰牧骑队员在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贝赫 摄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是乌兰牧骑创立之初的口号。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
2020年8月5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群众在观看表演。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
75年来,文艺创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一系列精品佳作回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时候都体现在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需求中。”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表示,“创作生产更多文艺精品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
高满堂(座位居中者)在列车上同乘务人员交谈。受访者供图
电视剧《南来北往》自今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以来,热度不断走高,话题不断登上热搜。剧中展现的温暖人情与年代记忆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引起人们的回忆和共鸣。
《南来北往》描绘的生活场景,从1978年到2018年整整跨越了四十年。作为这四十年发展的亲历者,编剧高满堂把自身的体验,经过艺术加工,揉进了创作中。“一个作家,应该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我们国家的命运,关注我们国家大的历史事件,这是责无旁贷的。”高满堂说,“我写了一群给我们精神力量的人。”
2023年8月16日,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拉开帷幕。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王翔 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一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我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
2024年2月18日,观众在贵州省黔西市横店电影城电影海报前留影。当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我国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80.16亿元,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纪录,观影人次为1.63亿。百家乐平台社发(范晖 摄)
“这些作品之所以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正是在于他们根植现实、直面问题、聚焦当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朱咏雷表示,“大家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看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愈走愈宽广,为民族复兴积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2年10月10日,观众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第五单元“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厅内参观。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统筹:吴炜玲
编导:熊洁
配音:王帅龙
百家乐平台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