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版图的右上方,有两条纵横千里的森林带,分别被称为大、小兴安岭,其相当一部分位于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
这片古老的森林抵挡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影响着气温和雨量的再分配,保护着中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的粮食生产,是中国北方的天然生态屏障。
从20世纪中叶到2014年,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生产木材超6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了国家建设发展。但长期高强度采伐和采育失调,令这片森林呈减少趋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为保护青山绿水、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2014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小兴安岭进入封山育林阶段,数万名林业工人放下斧锯,从伐木人变为护林人,绿色发展新篇章正式开启。
还一片绿色
回忆十年前,王凯记忆犹新。“林区搞了仪式,停伐前最后一棵树,是我放倒的。”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说。
“那时候就是挑大木头伐,好木头伐,拿着油锯在山林里放倒大树,其实也很危险,我们放倒那一刻都会喊‘顺山倒咯’。”
2014年停伐之后,王凯成了龙江森工集团的一名护林员。
如今他依旧每天上山,但是干的活和过去完全不同。每日他需要在山中进行巡护,紧盯森林火险和盗采盗伐,有时也会路过曾经伐木留下的树桩。
站在山下望向远处的山峦,王凯指着一片颜色不同的林木说:“颜色浅的那一部分就是后来栽种的,当年也是我砍没的,现在越来越理解绿水青山的重要价值,虽然我不伐木了,但是收入反而增长了,这片林子就是我们的饭碗。”
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谢剑飞 摄(2021年6月2日摄)
停伐十年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采取停、管、抚、造等各项措施,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三大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有显著增长。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森林面积增至688.52万公顷;伊春森工集团森林总蓄积达3.75亿立方米;经营面积占黑龙江国土面积约14%的龙江森工集团,森林面积由2014年的551.37万公顷增长到557.95万公顷,增长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型林业局。
不仅如此,随着生态环境向好,林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开始恢复性增长。
全面停伐以来,东北虎在这一区域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仅龙江森工集团施业区的活动范围就由原来的9个林业局扩大至14个,大、小兴安岭也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发现野生东北虎。
“老虎处于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条件要求极高。”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张明海表示,东北虎频繁出现说明这里能给它们提供大量食物,也证明林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闯一条新路
不卖木头怎么赚钱?林区有自己的回答。
停伐前,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走的是单一消耗资源的木材生产和加工之路。停伐后,这里告别“一木独大”,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的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逐步壮大。
走进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一粒粒咖啡色的紫苏籽正在脱壳机上跳动。经过水洗、烘干、脱壳、分级、冷榨、精炼、罐装等环节,紫苏籽变成了一瓶瓶香气袭人的紫苏油,而这只是众多紫苏产品的一小部分。
“这些是要出口到韩国的订单产品,还有一些紫苏代餐粉,都要在3个月内完成交付。”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新厂区负责人张文鑫说。
今年35岁的张文鑫曾是一名森林防火员。“守护好这片山林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张文鑫说。“增绿、护绿、用绿”是林区人的信念和动力。
黑土肥沃,适宜紫苏生长,为此当地确定了以紫苏种植为主体、紫苏深加工等多元化发展思路,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发展模式,有力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升级。
2023年,紫苏产业园区建成投产。张文鑫从110余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了新厂区负责人,和其他林区职工一起,向“新林人”转变。
在黑龙江省桦南紫苏产业园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车间内进行紫苏油的生产作业。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谢剑飞 摄(2023年4月5日摄)
“以前上山巡林防火,现在在园区巡生产线,抓生产。”在张文鑫“巡护”的紫苏油精炼车间,现代化的加工设备井然有序。
“这里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都是数字一体化操控的。”张文鑫告诉记者,别看人少,这条生产线24小时可以生产紫苏油1万瓶。紫苏系列产品远销国内一线城市及海外市场。紫苏产业现已跻身全国紫苏领军企业。
张文鑫说:“从巡林、护林,到如今的兴林,林区人离不开山林,也不必离开山林,这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为美好的明天
停伐前,在深山中开拖拉机运送木材是潘德国每日的工作。他的父亲也是拖拉机手,子承父业坚守林区,是他曾认为的“一辈子”。
他的爱人胡秀英也是林区职工,2000年后木材减产,收入的减少让两人开始想出路。
“2012年正月,一个人拿着相机在我家附近拍照,他还问我,能不能借宿我家。”胡秀英说,那时候她不懂什么是民宿,只是觉得,有客人来到了林区,就得招待好。
林场的景色,是一笔财富。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到林区拍照旅游,潘德国和妻子决定,盖房子。
几间房,一张大圆桌,构成了民宿的基本雏形。2014年停伐后,除了林场工作,潘德国和胡秀英将精力几乎全转移到民宿上。
2015年12月20日,森工林区柴河林业局红星林场工人潘德国的妻子胡秀英在整理家庭旅馆的床铺。百家乐平台社发(张春祥 摄)
“冬天来的人特别多,一个冬季就有几万的收入,比拉木头赚钱。”潘德国说。
2023至2024年的冬天,这里迎来了客流高峰。“今年南方游客格外多,我们这个店基本都是口耳相传,感觉明年游客会更多。”胡秀英说,丈夫这几天正在购买瓷砖、水泥,打算升级房间。
如今胡秀英家所在地被称为黑龙江省威虎山雪村景区。近年来,当地依靠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平均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对于明年,胡秀英充满向往。“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我相信游客会越来越多。”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停伐十年,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森林,也让这片古老的森林焕发新的生机。
总策划:顾钱江
监制:卫铁民 刘畅
记者:熊言豪 王君宝 张玥
视频:何山 王鹤 吴悠
编辑:李妍
百家乐平台社对外部、百家乐平台社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