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百家乐平台大全

> > 正文
2023 10/ 12 11:38:41
来源:百家乐平台每日电讯

“太古之民”拥抱现代化浪潮

字体:

  人马驿道,大雪封山,行路艰难,蚂蟥遍地,开会要“放炮传信”……曾经,时光仿佛在独龙江大峡谷里停滞不前。

  如今,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的独龙江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雪不再阻隔,苦难已经远去,“结草为庐”“茹毛饮血”成为博物馆的史料……

  久居“极边之地”,但史称“太古之民”的独龙族并非亘古不变。在党的领导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如火如荼,特色产业蓬勃发展;5G信号覆盖全乡,电商让“小农户”联通全国“大市场”;孩子们乐享14年免费教育,洗衣机、冰箱、电视等寻常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风从峡谷来,奋进正当时。如今,独龙江乡的巨变就像折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镜子,这个“人人牵挂的地方”终将变成“人人向往的地方”。

  微菜园里的大民生

  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巍峨耸立,独龙江水浩荡奔流。

  回溯以往,独龙江乡地处的河谷是中国境内最偏远、最原始的河谷之一,聚居的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

  全国仅约7000人的独龙族,有4000多人聚居于此,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史籍文献中,独龙族是以“宛然太古之民”的形象被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苦难,迎来阳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关心部署下,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开启了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在独龙江乡迪政当村,街道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鹅卵石砌就的院墙整齐划一。菜园里的绿色时蔬长势旺盛,满目青翠。

  这是独龙江乡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的成果之一。73岁的巴坡村村民孟国荣喝了口漆油茶,望着院子,感慨道:“美丽庭院和微菜园建起来后,村子的变化太大了。”

  受制于历史和自然条件,以前,村民的生活习惯比较差,村里的卫生条件比较落后。“以前庭院的地面没有硬化,都是土路,到处坑坑洼洼,下起雨来泥泞不堪。一到雨季,污水横流,打扫很麻烦,整体的卫生状况特别差。”孟国荣回忆说。

  为改变现状,同时着眼于长远发展,独龙江乡政府开展村边、路边、河边环境整治,发动村民建设自家的美丽庭院和微菜园。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政府提供水泥和补贴,独龙族群众投工投劳,按照村寨地形地貌和自家庭院样式,到江边搬鹅卵石砌墙,围起菜园、栽上树。

  “起初,有的村民积极性不高。”独龙江乡副乡长余明花说,工作组进村后,用方言或民族语向群众讲解政策,讲透好处。再加上先行先试的村组干部、党员村民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群众的观念渐渐转变,越来越积极。

  小庭院和微菜园里有大民生。如今,独龙江乡家家建庭院、户户忙种花,全乡共种植花卉、树木3万余株,村民争创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彻底改变。村里流水潺潺,绿意盎然,由鹅卵石铺就、木槽花盆装饰和竹栏围建的村道、院墙和菜园与周围的高山密林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诗意乡村的美好图景。

  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广

  如今,独龙江乡的特色产业正不断发展。独龙族村民金荣在山脚下忙着张罗新建的草果烘干场。“大山外的电通进来了,草果再也不用拉到山外面去烘干,卖相好,价格能涨几倍呢!”

  2007年,独龙江乡开始种植草果,建立草果种植培训基地,邀请专家现场把脉,一边摸索种植经验,一边教村民种植技术。2012年初,独龙江乡通过免费发放果苗、送技到田间地头等方式,以点带面推广草果种植。

  一颗颗红色的草果,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金果果”。“我家种了三十多亩草果,一年差不多能有1.4万元收入。”巴坡村村民孟国荣说,种得多的人家,光草果收入一年就能有十来万元。据统计,2022年底,独龙江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8.2万亩,产值约2000万元。

  在中交集团出资建设的怒江峡谷优果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热泵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缓缓启动,一个个鲜草果经自动清洗后,输送到烘烤车间,再自动分拣,包装成一袋袋草果。这源源不断的电能,就来自南方电网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

  2022年5月11日,南方电网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运。通过这条翻越高黎贡山雪线、最高海拔4000余米的“电力天路”,独龙江电网正式接入南方电网主网络,因自然阻隔形成的“孤立电网”成为了历史。

  “新建联网线路送电容量16000千伏安,是原孤网供给能力的10倍。”南方电网独龙江供电所所长刘江雄介绍,联网形成了“双电源”,“小手”拉上“大手”后,抗灾能力更强、供电更稳更足,给草果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草果种植,独龙江乡还发展了重楼、灵芝等特色产业,村民们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广。“我们村去年种了50亩灵芝,一共赚了44万元,村里每户人家平均能多收入1300元。”迪政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陈永华说,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今年我们又种了100亩灵芝。

  在云南省开展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独龙江乡还多措并举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激励群众成为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乡村振兴,村民是主体。”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说,只有充分激发起村民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真正融入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现在,独龙江乡亲们的观念已经从“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干劲满满,动力十足。

  如今,独龙江乡草果、独龙牛、养蜂、旅游等产业初见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993元,户均存款超过5万元,85%以上的家庭有机动车。”和文宝说。

  高山峡谷里的“养心秘境”

  在迪政当村,一栋栋富有独龙族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远方高山巍峨,近处碧水奔流,屋前的护栏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交织,微菜园里的绿色时蔬生机勃勃,如同一幅美丽的七彩画卷。

  这是“克劳洛”乡村振兴示范点,“克劳洛”在独龙语中意为“独龙江畔美丽的地方”,是上海浦东新区沪滇协作、中交集团帮扶援建的项目。这里主体房屋以独龙族传统民居“木楞房”为原型,建造时就地取材,突出独龙族传统建筑特色。

  “房屋外墙的木材、水景步道的鹅卵石和绿化的花草都是我们就近就地取来的。”村民孔建良说,现在每天都要打扫卫生,维护庭院,照看菜园,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卫生条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像“克劳洛”这样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乡里饭馆的生意更加火爆,路边经常停着外地车辆。

  余明花说,美丽庭院和微菜园修建后,有条件的村民还开起民宿,办起了农家乐。像“克劳洛”的传统民居里,每栋都规划了一个标间发展民宿,游客可以和农户同吃同住,更真实地体验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很多人都是慕名自驾而来。

  “村里去年新建了3个公厕,还重新布下了排污管。现在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公共卫生,然后才吃早点。”孟国荣老人笑着说,家乡越是干净美丽,想来旅游的人就会越多,我们的日子才更有奔头。

  如今,独龙江景区已成功创建为怒江州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曾经人迹罕至的偏僻之所,如今也成了旅客心向往之的“养心秘境”。民房变为民宿,村民成为旅游从业者,靠着“秘境”般的人居环境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的独龙族群众,正大步走向“更好的日子”。

  美丽生态引发生活之变,更加深观念之变。如今,“种一棵树,增一片绿”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深深刻在独龙族群众心中。

  为更好发展林下产业,独龙江持续巩固生态优势、保持水土、增加植被密度,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3.1%,草果、灵芝等“林下经济”繁荣,既给当地民众带来可观收入,又不断地为绿水青山增色,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拥抱现代化浪潮

  电网接入主网,电能稳定充足,还建立了新能源充电桩;公路跨越高山峡谷,直通乡镇村寨;5G信号覆盖全乡,“交往在云端”不再是梦想……独龙江“一步千年”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有着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告别“孤网供电”后,南方电网公司还依托去年5月投产的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在乡卫生院前建设3个充电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群众原来只能通过家用插座给车充电。现在,乡里有了充电桩,群众的“电量焦虑”真正打消,遇上急事也不慌。

  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群众还过着“刻木结绳记事、鸟鸣花开辨时”的原始生活。由于大山阻隔,独龙江乡各村寨相距甚远,交通不便。“放炮传信”在独龙江乡各村沿用多年,直到2004年10月乡里开通移动通信网络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19年5月,在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支持下,独龙江乡成为云南首个开通5G网络的乡镇;2022年7月,5G网络覆盖了全乡所有行政村。在偏远的大山深处修建5G基站,非常不易。

  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让这个民族进入了5G时代,“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电商”等在独龙江乡纷纷落地。

  土生土长的独龙族人、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贡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春海由衷感慨:“这类投入巨大但造福群众的好事不能仅仅算商业利益,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决心和力量!”

  从与世隔绝、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后,闭塞千年的独龙江乡在1956年有了第一所小学。如今,独龙江乡的孩子们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位于独龙江畔的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彩虹色条纹、独龙牛头像图案装点下的教学楼独具特色,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成为山里孩子们走向未来的成长摇篮。

  生活巨变,但独龙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丢,人们纺出色彩鲜艳的独龙毯,仿佛一道道彩虹。“以前材质只有麻,颜色多为灰色、黑色,既粗糙也不美观。”70多岁的李文仕至今难忘,她曾花大半个月走人马驿道到贡山县城,一口气背回几十斤生活用品和彩色棉线,“那时去一趟县城太不容易了”。

  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七彩棉线、毛线运进独龙江乡,独龙毯的颜色日渐丰富,如同人们越过越有滋有味的日子。如今李文仕老人依旧编织不辍。闲暇时,她也习惯了用手机微信的生活。村里的大事小情,主要通过微信来获知。闲下来还会和在外地读书的孙子视频通话。

  2015年,独龙江乡还成立了独龙族手工艺协会,每年组织多期纺织、木工木雕等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目前已培训了200多人。

  不仅是独龙江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1.12万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2.8倍和2.85倍。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11个,5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4G网络和宽带实现全覆盖。

  从溜索、藤篾桥到如今的独龙江公路,从“放炮传信”到5G联通山外,从杈杈房到坚实美观的安居房,独龙江乡人逐步走上这条现代化之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边疆各族人民发展变迁的缩影。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一座座充满民族风情的民居与远处的雪山、林海交相辉映,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村寨正在成为现实。(记者吉哲鹏 黄韬铭)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991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