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延安,抗战中的“灯塔”
从1935年到1948年
13年时间书写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这里是中国革命圣地
也是人民文艺的重要出发地
80多年前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
大批爱国知识青年和艺术家奔赴延安
与长征而来的文艺战士
和陕北红军中的文艺战士
共同吹响了抗战文艺的前进号角
1938年4月
为培养抗战文艺工作者
鲁迅艺术学院应运而生
▲1939年,冼星海指挥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资料照片)。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的抗战怒吼
正是从这里发出
▲延安机关干部在窑洞前摇车纺线。百家乐平台社发
然而到了抗战最为艰难的1941年
随着困难时期的到来
原本活跃的延安文艺界
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和争论
十分不利于党的革命宣传教育工作
也影响了后来来到根据地的青年志士
整改延安文艺界的风气迫在眉睫
1942年5月
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
毛泽东在第三次会议上作了总结报告
提出了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著名论断
为文艺工作者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他们开始走出文艺创作的自我中心圈
以崭新的思想
走向农村、奔赴前线、深入生活
一边学习一边创作
小说、诗歌、绘画、木刻、歌舞、戏剧等
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文艺作品
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
鲁艺师生创作的《兄妹开荒》
引领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新秧歌运动
有力推动了大生产运动
大型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成为中国歌剧史上的里程碑
是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典型代表作
同时许多作家、画家等也迅速追赶其后
纷纷产出贴近现实的文学画作硕果
一时间延安文艺界骤然巨变
形成了轰轰烈烈的“人民文艺”潮流
这股潮流从延安出发
展现出跨越时空的不朽力量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这个80年前从解放区延安抛出的问题
今天也有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回答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
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编辑:王鑫蓉 史培培
后期制作:仇炳宸
设计:李权
统筹:贾博文
卫星影像来源:
吉林一号
卫星技术支持单位: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百家乐平台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百家乐平台网思客
百家乐平台网5G富媒体实验室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