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网北京7月31日电(唐滨妮)“山歌唱给共产党......”置身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环顾村容村貌焕新,看着当地百姓充满生命力的歌舞,很难不被那种热情所感染。位置偏僻的边境村落,如何转变为生机盎然的幸福村?这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百家乐平台网记者深入彩云之南贺岭,探寻出中国人寿以实干促振兴赋能贺岭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国寿答案。
助力产业升级:从“守着金山没饭吃的山”到“村民生活的靠山”
贺岭村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4200亩连片茶园规模优势明显,是贺岭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在这山上种茶、采茶,我们的茶叶很好但晓得的人很少。”村民李明强说。
致富带头人鲍健明,在外务工近10年后决定回乡创业经营茶厂,但他发现这“头三脚”是真难踢,资金、技术、渠道都是发展的“拦路虎”。他说:“多亏中国人寿出资建立了种植业互助金机制,茶厂才渐渐有了现在的规模。”
随着村里修了路,成立起茶叶合作社,事情迎来转机。
2022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出资30万元作为贺岭村茶叶合作社启动资金;次年,再出资20万元扩建贺岭村茶叶初制所,重点打造贺岭茶叶品牌。
今年4月,贺岭村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启动仪式暨云茗贺岭茶叶加工厂动工仪式举行,标志着贺岭村茶产业加快向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迈进。
现在除了工资,还有分成,实实在在落袋的受益,让茶农充满干劲。
如今,贺岭的茶卖到了全国。那座曾经“守着金山没饭吃的山”终于成了产业兴旺、村民吃饭的“靠山”,依托茶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伴着悠然茶香,贺岭强村富民“同频共振”的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推动文旅结合:探索产业融合模式 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作为沧源县佤族农耕文化保留传承最好的村落之一,贺岭村依托4200余亩连片成景的茶园,构建出“一座山、一叶茶、一首歌”的美丽乡村图景。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与产业优势,贺岭村探索出公播村“茶山+农耕文化+企业”、斗东自然村“新米节+文艺队+老村长之家”、刀里自然村“边关路+农家乐”等创新发展模式,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茶旅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贺岭村是佤族“拉木桥”传统仪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佤族《薅秧歌》的诞生地。为推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出资引入摄制组,出力协助村内壮大村民族文艺队,传承发扬“拉木桥”民族艺术。
近年来,村里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体验佤族传统的农耕文化、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
用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刘圣伟的话来概括:“贺岭村的村民们终于吃上了‘旅游饭’”。
而对于村民而言,能吃上“旅游饭”比增加收入更高兴的,是越来越多人了解和认同他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佤族人眼里重要的精神财富传承。
服务乡村发展:践行保险使命 驻村也是“驻心”
自2021年5月至今,刘圣伟被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派驻至贺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已三年有余。在此期间,一辆摩托车伴着他跑遍了山间田野,走村串户,也载着他与村民的情谊愈发紧密。他逐渐将贺岭村392户村民的基本家庭情况烂熟于心,学会了腌酸萝卜、烹饪“烂饭”,他认为驻村亦是“驻心”,已称“佤山人”。
刘圣伟是贺岭村快速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也是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在云南省定点帮扶联系点86个,派驻人员74人,定点帮扶联系点数量排中国人寿全国系统第二位,累计投入乡村振兴帮扶资金470.66万元。
除了为乡村致富出招,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坚守保险本源,着重用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守住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向糯良乡贺岭村村民及其他七个行政村村两委、组干部、护林员、联防员、妇女干部等人员赠送“国寿乡村振兴团体综合意外伤害保险”,承保人数共计1118人,累计风险保额达4360万元。
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连续8年牵头向云南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捐赠保险保障项目,累计赔付141人次,赔付金额437万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5年来,中国人寿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头雁”之姿走在行业前列。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