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百家乐平台网
2024 11/04 10:02:52
来源:百家乐平台每日电讯

甘肃: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字体:

  负重自强 不甘为后

  甘肃: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最新出炉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甘肃GDP增速同比增长6%,超过全国增速1.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这是甘肃GDP增速连续第11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9个季度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作为典型的西北内陆省份,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发展压力大。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工业、科技基础,又给甘肃以工业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甘肃抢抓机遇、负重自强、加压奋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改旧育新 重塑发展新优势

  不久前,位于兰州黄河岸畔的兰州石化传来好消息——公司计划投资240多亿元实施的百万吨乙烯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集团内部审批,这一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了兰州石化现有固定资产数额,相当于再造一个兰州石化。

  甘肃是近代以来西北地区最早建立近代工业的省份。“一五”期间,我国156项重点项目中的16项落户甘肃,奠定了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传统产业的不足同样明显:产品以“初”字号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

  经过60多年探索发展,兰州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每年105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企业。面对能源格局的深刻调整,兰州石化主动提出“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碳增绿”发展新目标,成为甘肃大中型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缩影。

  目前,一批企业像兰州石化一样,积极投身甘肃省开展的“强工业”行动,向高端、智能、绿色迈进。

  在“陇东煤都”平凉华亭,甘肃重点煤企华亭煤业集团建设甘肃首个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让“乌金”变“白金”;在全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兰石集团推动炼化、油气钻采装备等优势产业高端化转型的同时,打造以“核氢光储”新能源装备及高端合金、纳米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在“铜城”白银,白银有色集团携手国内高端铜箔制造商江西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关4.5微米超薄铜箔材料,接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商供应链……

  在“中国镍都”金昌,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薄纯镍带材,厚度仅有0.05毫米,轻轻一撕便能撕开。这种“手撕镍”是制造新能源电池、电子仪表、医疗器材等产品的关键材料,2023年已实现量产。

  看似简单的物理变化,背后却是全链条工业水准的提升。

  “镍带材不仅要薄,还要保证其韧度、强度和原有的耐高温、耐腐蚀性不打折扣,这对纯镍冶炼和综合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是考验。”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李羊说,“手撕镍”适应了当前高端产品小型化的趋势,让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入新赛道。

  据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甘肃目前在新材料领域已建立了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在一个个改旧育新的生动案例中,甘肃产业发展有了强劲动能。前三季度,甘肃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9%、12%,均位居全国第二,省属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近50%,工业经济挑大梁的作用日益凸显。

  招大引强 集聚发展新动能

  金秋时节,硕果丰收。2024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近日在兰州举行,包括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有色冶金等领域的195个、3062亿元项目签约。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本地企业的改旧育新,也离不开外来企业的有力支撑。

  位于嘉峪关市的酒钢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年产电解铝170万吨,是甘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加工基地。长期以来,铝液加工成铝锭后发往华东、华南地区,下游厂商需要重新熔炼后再制成各类铝合金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锁介绍,2016年起,当地引进一家铝材加工企业作为下游企业,随后又对其并购重组组建新公司。目前,这家新公司年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产品涉及6大类20多个品种,2023年产值近100亿元。

  如今,嘉峪关市围绕东兴铝业已聚集了7家下游厂商,90%以上的铝液实现就地转化。2023年,当地钢铝两大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三年间年均增长10.8%。

  精准引进一家关键企业,就能延伸产业链,唤醒“沉睡”的资源,激发新的活力。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矿产资源富集,镍、钴、铂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和风能、光伏技术开发量都位居全国前列;聚集了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一院三所”、中国农科院“两所”、航天510所等科技力量……招大引强,甘肃区位优势显著,资源禀赋优越。

  近年来,甘肃优选新材料、有色冶金、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14条重点产业链,通过精心搭建兰洽会、知名企业“陇上行”等平台,招大引强引头部,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前三季度,甘肃实施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4648个,到位资金6527.1亿元,增长40.7%。一批新鲜血液的输入,进一步支撑起甘肃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酒泉玉门,投资410亿元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刷新了甘肃工业项目的投资纪录,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张掖市新引进的甘肃宏泽海槿氢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满产后可年产1GW、25套绿氢电解系统,满足当地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需求,并辐射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及中亚部分国家;地处“世界黄金奶源带”的武威市,引进龙头企业武威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当地形成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鲜奶储存加工、物流配送等超过60亿元的产业链,实现农牧产业整体跃升……

  招商引资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改善。甘肃各地进一步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大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定西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审批受理到核发施工许可电子证照“一站式”网上办理;天水市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陇南市出台重点产业链联链检察官制度,以“法律监督+检察服务”模式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甘肃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统计,前三季度,甘肃新设立经营主体超过20万户,其中新设立企业5.4万户。

  抢抓机遇 实现发展新突破

  著名的胡焕庸线是公认的我国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分界线,甘肃地处这条分界线西北一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甘肃打破传统认知、突破传统发展格局、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提供了巨大机遇。

  甘肃发挥区位优势,全力向西向南开放。截至目前,甘肃已经开通了中亚、欧洲、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吉乌”等“四向五条”国际班列。

  今年10月17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成功开行了甘肃首列中亚国际联运商品车图定班列。今年以来,兰州陆港已陆续发运33列商品车国际班列,共计9119台国产汽车驶向海外市场。图定班列的开行,将进一步吸引全国车源向兰州集聚,推动兰州汽车出口集贸中心建设。

  前三季度,甘肃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2.4%,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4.6%,保持较高水平。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实施,甘肃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目前,甘肃已建成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近600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规模的63%,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

  电力外送方面,我国首条大规模清洁能源外送通道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累计从甘肃向湖南输送电量突破1800亿千瓦时。陇电入鲁、陇电入浙工程加快建设,陇电入川工程有望年内核准开工。前三季度,甘肃外送电力436亿千瓦时,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

  绿电,正在将甘肃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产业优势。

  2021年,庆阳市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庆阳规划建设1.7万亩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推动数字经济生态从无到有、由有到优。截至10月底,庆阳已建成标准机架2.1万架,算力规模达到2.7万P,年底有望突破5万P。

  在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地风电产业中主机、叶片、塔筒三大系统全面实现本地化生产,年可装机20GW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2023年,酒泉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5亿元,近3年增速均超过50%。

  在新型工业化拉动下,甘肃经济社会各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连续多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八成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游客接待和旅游收入不断创新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走深走实,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甘肃,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牢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持续深化改革,主动加压奋进,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成色更足。(记者宋常青 范培珅 王铭禹)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