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哈尔滨8月13日电 题:小兴安岭又响起森林号子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董宝森
喊着“顺山倒”的森林号子、伐木工人手握斧锯、贮木场满是木材……这曾是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生产场景。当年为了加油、鼓劲,森林号子成为伐木工人抬木头时唱的一种歌,便于抬木行走时迈步整齐、分担压力。2014年4月,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昔日的伐木场景早已远去,林区独有的森林号子也逐渐淡出。
不同于当年为工人鼓劲的“吆喝”,十年之后,小兴安岭林区又响起久违的森林号子,林间的回响成为林区人对外讲述森林故事、展示林区新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面停伐后,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林都”伊春依托林下广阔空间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特色森林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眼下正是伊春的旅游旺季,各景区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这里避暑纳凉。
“顺山倒喽,顺山倒喽……”在位于伊春市丰林县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崔健华在为游客表演森林号子。“进入暑假以来,游客激增,游客越多我喊得越有劲。”崔健华说,很多游客不懂也没有听过,但很好奇,喜欢听古朴的森林号子。
今年42岁的崔健华是一名“林三代”,担任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经理助理。“爷爷当时在林场啥活都干过,伐木、抬木头等,到了我爸爸这,他是森林公安,负责保护红松,那时候红松开始禁伐,保护成为主责。”崔健华说,到林场工作以后,他和父辈们一起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也在景区做过观光车司机、文化宣传队队长、导游部部长等,多年来见证了林区的发展。
3月13日,崔健华在练习喊森林号子。百家乐平台社记者谢剑飞 摄
凭借森林号子以及对林区故事的熟悉,崔健华已是景区的“金牌导游”。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在景区只是巡护森林,后来接触森林号子并开始钻研。
“森林号子记录了森林采伐时林区充满力量的生产场景,每个词都代表着当时的艰苦环境。它是森林文化的一种传承,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崔健华说,通过表演森林号子,拉近了游客与森林的距离。
“森林游让全家人亲近大自然,舒适、心旷神怡。”来自河北的游客王楠说,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森林号子读懂小兴安岭。
放下斧锯的小兴安岭林区人,依靠好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退休职工刘养顺也是其中之一。干了几十年伐木工的他开办了农家院,依靠美味食材吸引游客,生意越来越火。在刘养顺的带动下,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溪水农家院一条街逐渐红火,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满座,菜香四溢。“有了好生态,才能保障林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刘养顺说,他经常向游客讲述林区以前的故事,告诉他们这里的历史。
7月11日,游客乘坐电瓶车在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穿行(无人机照片)。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张涛 摄
据统计,伊春市森林覆盖率已达83.8%,当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如今,小兴安岭又响起森林号子,林区全面停伐成果正持续巩固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