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大年初一,阆中古城张灯结彩,人流如潮。观赏舞龙舞狮表演,让春节老人赐个福,看“张飞巡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在“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阆中感受年味十足的节日氛围。
这是阆中古城大年初一举办的“春节老人赐福”活动。(张晓东摄)
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历算学家落下闳的家乡,落下闳创制的天文历法《太初历》,确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第一天,首次恒定“新年”,即现代意义的“春节”。由此,落下闳被称为“春节老人”,阆中也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行走在阆中古城,大街小巷喜气洋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年味扑面而来,不经意间还碰上了正在赐福的“春节老人”。“每年春节,当地身体健康的老人会扮成‘春节老人’,向市民游客赐福,有时会送春联、说吉祥话,有时碰上小朋友还会给压岁钱。”阆中古城讲解员高文田说。
“阆中是中国春节的原乡故土,春节文化向来厚重。”阆中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张治平说,贴春联、画门神、游百病等都是阆中春节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阆中古城一景。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邢拓 摄记者走访发现,阆中古城几乎家家户户门上都绘有门神,既有张飞、秦琼、尉迟恭等常见的武门神,又有仙童、财神等文门神,还有祈福门神。不同于很多地方的贴门神,阆中的门神是“画”上去的。
“画匠在门上画出轮廓,再用颜料涂抹加厚以形成一定的立体效果。”张治平说,阆中门神画具有很强的写实特点,造型类似个性化的戏剧人物形象,工艺考究,形神兼备。目前阆中门神画已成为四川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张治平看来,阆中的年味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从那天起,吃腊八粥、贴春联、抛绣球、坐花轿、游百病、亮花鞋……各式各样的春节习俗和活动会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阆中古城内的鱼灯、彩莲灯表演。(张晓东摄)“有些地方年就过到正月十五,但我们正月十六还有游百病的习俗,当天阆中人都会走出家门,前往锦屏山、滕王阁等地登高踏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驱除疫病。”张治平说。
作为中国知名古城之一,阆中古城文化厚重。除了春节文化,流传至今的还有三国文化、科举文化。
品三国文化,汉桓侯祠是必去景点。“蜀将张飞曾在阆中担任巴西太守7年,后人为了缅怀纪念他,在此处修建了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现在的张飞庙是明清两朝保留下来的混合式建筑群。”高文田告诉记者,在张飞庙大殿内可以欣赏到全国唯一的一尊张飞文身帝王塑像,一旁的碑上还留存有张飞的书法。
川北道贡院、状元府邸、学道街、状元坊……从建筑和地名可看出阆中浓厚的科举文化。“阆中人杰地灵,有着‘一门双状元’的佳话。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到宋代又有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张治平说。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历史上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站在阆中古城内的中天楼上欣赏古城风景。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邢拓 摄赏民俗、游古城后,再登临古城中心的中天楼,望远怀古。沿着中天楼这一轴心,古城街巷楼宇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嘉陵江自城西北流来,由东北方向流出,阆中城便处在这一片山水环抱之中。江上帆船点点,远处锦屏山蜿蜒起伏,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画。
这是航拍的阆中古城全景。(张晓东摄)入夜,锦屏山上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亮起了灯。这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迎春灯会,人们登高赏灯、庆贺新春,在欢聚游历中迎来新的一年。
记者:邢拓
策划/编辑:王黎
海报制作:何晓
百家乐平台社国内部、四川分社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