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南昌7月1日电 题:三个村庄的红色动能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贾伊宁
在江西瑞金沙洲坝村,60多岁的杨小春常常从城区骑20多分钟电动车来到红井景区,当志愿讲解员。
沙洲坝村东北角,红军为百姓挖的红井,水色清澈如许。面对参观的游客,杨小春在一旁讲起“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不远处的树荫下,村民大姐唱起回忆红军的客家山歌,围坐休息的游客和村民拍手应和。
“我家从前就在红井旁,我是吃着红井水长大的。”杨小春说,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志愿讲解团和乡风文艺队,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将红色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
家家户户的红色记忆,映照初心,塑造出沙洲坝村多姿多彩的生活。
6月17日,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乡风文艺队队员曾永娇在红井旁演唱客家山歌。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贾伊宁 摄制
在红井步行街上经营店铺,在旅游文化节上大展才艺,为村里特色产业直播带货……近几年,村民的就业创业渠道大大拓宽,带动生活更加富足。去年,沙洲坝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7万元。
杨小春说:“我们跟着党走,就有信心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守初心,创新业,革命老区的村庄里红色动能涌动。
江西会昌贡江河段白鹅峡旁,深林竹海碧色接天。循蜿蜒山路驱车追寻,来到梓坑村。
在村中的广场上,学生们这些天正编排红色主题的文艺演出。沿村徐行,一路可见研学基地、特色产业、职业学院,街道修整一新,师生游客往来热闹。
会昌县白鹅乡党委组织委员王兆吉介绍,梓坑村激活丰厚的红色资源,山窝里迸发新的光彩。
江西会昌梓坑村中,街道修整一新。 (会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现在村里人多了,我们搞餐饮的一天到晚忙不过来。”开餐馆的红军后代李雄发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看手机上的外卖需求信息。
80多年前,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百姓拥护红军、支持革命……留守苏区的部分中央机关陆续迁到梓坑村。红军为百姓清理老井、军民配合与敌人周旋,留下共产党为群众办实事、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故事。
红色血脉永续,村庄日新月异。“村民办起了餐馆、民宿,开起了网约车,当上了外卖闪送员,也当上了红色讲解员。”李雄发说,“山还是那座山,振兴咱乡村,身上的红色精神永不变!”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会昌写下《清平乐·会昌》的壮丽诗篇。会昌山下,文武坝村正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用好红色资源,续写新时代华章。
虚拟主持人亮相,介绍园区概况;空间沉浸式全息影像让人仿佛置身红色岁月;旧址房檐下播放的沙画短片讲述着历史……文武坝村的“风景独好园”中,一座座古朴小楼装点上科技元素,游客们身临其境感受着经年历史的波澜壮阔。
江西会昌文武坝村“风景独好园”中,空间沉浸式全息影像令游客身临其境。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贾伊宁 摄制
“我们正在建设历史文化名村。与时代接轨,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不仅要‘回头看’,更要‘往前看’‘往外看’。”文武坝村村支书刘世富介绍,“风景独好园”结合了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借鉴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功案例,引进了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游览高峰时,园区一天的客流量能达到两三万人次。
树木掩映中,园区内丛丛花草生机盎然,一位村民正在管护花卉。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贫困户,经过培训,被安排在这当花卉修复员。“我做这份工作,既能赚钱养家,还能让村里变得更美!”
江西会昌文武坝村“风景独好园”中,游客通过互动体验装置书写“风景独好”四字。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 贾伊宁 摄制
“红军在文武坝村留下的,不仅是一座座完好保存着红色印记的旧址,还有锐意突破、不断革新的勇气。”刘世富说,“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