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百家乐平台大全

蒸鹿尾与炸鹿尾

2023-07-11 07:14:44 来源: 《环球》杂志

  人类饮食从来不停留在果腹这一基本需求。实现口腹之欢的解馋、猎奇与对佳肴珍品的向往无时不在。

文/李宝臣

编辑/胡艳芬

  鹿尾作为美食历史悠久,唐段成式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酒食”篇记录南北朝时期南梁刘孝仪的评价:“邺中(邺城,在今河南安阳市北)鹿尾,乃酒肴之最。”清康熙年间,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二说,时北京高档宴席“最重鹿尾”。其后乾隆年间汪启淑《水曹清暇录》卷二也说,“近时宴席,不甚重熊掌、猩唇,而独贵鹿尾。一头全鹿,不过数金,而一尾等之。蒸熟片食,饤盘甚微,形似豕脂,惟味稍带甜耳。”光绪年间无知山人鹤云氏《食品佳味备览》把熊掌、鹿尾、车鳌(文蛤)、鱼翅、螃蟹、江瑶柱(干贝)、兰花菇(草菇)、斑鱼列为八珍。

  鹿尾作为食材大都选用马鹿尾巴,个头较大。烹饪一般使用经过处理后风干的,较少选用鲜材。蒸制时用热水去净皮毛,经两次鸡汤微煮,捞出劈开剔骨,肥鸡劈开摊于汤碗中,鹿尾置于其上,上盖猪五花方肉、火腿片、玉兰片、蘑菇,注入热鸡汤,盖盖,上屉蒸两小时左右。蒸毕,捡出鹿尾片成片装盘,另起锅,勾汁浇在上面。鹿尾脂肪丰厚,做法则是以油攻油,彻底去其腥臊气。

  鹿为野生动物,宫廷有专门的驯养基地,帝后若想吃,无论干鲜,随时奉上。乾隆朝《膳底档》记录的御膳单上常可见鹿尾制品。而在宫外,食用鹿尾就不那么容易了,野生鹿尾毕竟产量不高,售价昂贵,烹饪又复杂费事,吃上的机会自然就少。

  人类饮食从来不停留在果腹这一基本需求。实现口腹之欢的解馋、猎奇与对佳肴珍品的向往无时不在。在物资短缺时代,饮食文化还兼具结交朋友与炫耀之功能。因之,鹿尾自从成为高档宴席追逐的珍馐,必然吊起吃主的胃口,渴望尝之。

  然真品价高难求,形似味似的蒸假鹿尾遂应运而生。齐如山《中国馔馐谭》讲,仿制“鹿尾是用猪肝、鸡蛋、麻酱三种研极细,拌以佐料,灌于猪大肠内蒸熟,色须雪白,味极美”。制作过程相对简单,食材普通,供应充足,价钱也就便宜许多,从而流行起来。

  受蒸真鹿尾启发,蒸假鹿尾通过仿制而逐渐流行。但炸鹿尾,则并非源自炸真鹿尾。因为鹿尾无论干鲜,实难经过简单处理便直接下油锅炸熟。若蒸制后再下锅油炸,恐也会损害品相与味道口感。所以,历来并没有油炸真鹿尾的做法。虽然炸制食品历来广受人们喜爱,当代流行的速成快餐食品,也多为油炸。但传统佳肴珍品,没有一例最终以炸制形式上桌,大都采用蒸与文火慢炖成熟,直接或装盘后调汁浇上定型。宴会凡以炸制菜肴为大菜的,常出现在大众化的聚会或宴请菜单中,如香酥鸡、香酥鸭、炸酥肉、干炸丸子之类的肉菜。

  因此,所谓炸鹿尾,都是使用人工合成的鹿尾。其制作方法是,把五花肉、猪肝、松仁均剁成泥,加上盐、香油、姜末等佐料搅匀,灌入肠皮两头扎实,肠身扎些孔眼以利放气,放入猪肉汤中煮熟,捞出晾凉。炸时刷上黄酱汁或酱油,炸至焦黄色捞出,改刀装盘上桌。早期的假鹿尾用猪大肠制作,这更符合鹿尾脂肪丰厚的结构特性。不过大肠必须处理干净,否则气味不佳,影响食欲。

来源:2023年7月12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