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百家乐平台大全

大运会水质监测专员:成都成就梦想

2023-07-10 14:42:13 来源: 《环球》杂志

 

6月7日,黄云龙在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讲解水质数据

 

  “成都成就梦想”,这句成都大运会的口号,对他们来说,就是真实可感的现实。

文/《环球》杂志记者 乐艳娜

编辑/张海鑫

  “我当时就觉得成都能举办大运会,可牛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游泳项目水质监测专员黄云龙,向《环球》杂志记者回忆起2018年底听说成都成功申办大运会后的第一感受。那时他还想不到,自己今后的生活要与成都大运会紧密关联。

  这位腼腆的河南驻马店小伙此前一直在全国各地打工,但为成都大运会服务的这份工作,让他第一次有了安定下来的想法。他告诉记者,服务好大运会是他目前最主要的想法,大运会后,他还想留在体育馆工作,留在成都生活。

水质保障“黑科技”

  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3.9米,可容纳5000人。跳水馆的屋盖采用网架结构,是东安湖体育公园三大场馆中主体结构最为复杂的建筑单体,也是四川省目前唯一一座拥有双标准池的甲级游泳馆,可承接世锦赛等高级别专业水上赛事。成都大运会期间,这里将承办游泳项目的比赛,共计将产生42枚金牌,在成都大运会各大类项目中产生金牌数量仅次于田径项目。

  走进游泳场馆内部,湛蓝的泳池在良好的采光条件下清澈见底,弯下腰仿佛就能触摸池底。

  黄云龙的工作,除要保证这种肉眼可见的清澈外,更要让比赛用水满足pH值、温度、浊度、氧化还原电位(ORP)等一系列指标要求。“我们有许多检测、过滤和循环设备,不仅能使水质满足要求,还可以达到水资源100%循环利用,达到绿色办会的要求。”黄云龙说。

  这些庞大的设备在哪里?黄云龙带着记者穿过复杂的走廊和通道,来到游泳池的正下方。在那里,3个巨大的罐形容器正不间断地工作着。黄云龙介绍,泳池的水经过池壁出水口,会进入这些名为可再生硅藻土过滤器的“罐子”,经过毛发过滤、硅藻过滤等程序净化,再通过回水管道重新进入泳池,不断流动更新,以保证水质达标。与传统的石英砂过滤工艺相比,可再生硅藻土精密过滤工艺精度更高,处理后的水能够达到再利用标准,从而减少水量消耗,达到节水目的。

  这个装有“黑科技”罐子的房间隔壁,还有一个小房间,里面有两台设备,可以实时显示水质各项数值。“我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检查各种数据有没有异常,如果有异常,就需要提取水样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处理水质或调节参数。”黄云龙说。

  黄云龙的工作小队共有4人,日夜轮流值班,保证24小时内都有人在岗。他们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巡视泳池,发现异物要及时清理,比如说夜间可能会落入水中的昆虫;二是检测所有的数据参数,如发现异常,要进行再检和调整;三是检验所有的设备,及时更换损耗或出现异常的零件,“从2021年开始这些设备就陆续使用了,两年时间里肯定有一些设备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和更替”。

#成都有个24h水质全达标的泳池#

  将所有处理设备置于地下,可以有效节省地面空间,并使赛事与后勤服务形成较为严格的区分,保障赛事有序进行,这种设计方式是符合国际高等级赛事场馆要求的。黄云龙说,他们已经进行了多轮应急预案的演练,如果水质超标,可以在一小时内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水质达到标准可控范围之内。

  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水质的达标,其实早已经过了市民的检验。大运惠民、共享办赛,是成都大运会从筹备之初就坚持的理念。为此,成都先后制定了大运会场馆开放惠民行动方案与开放清单,符合开放条件的赛事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动态更新“一场(馆)一策”惠民清单。自赛事筹办以来,各场馆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覆盖超过51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项,便利的场馆与服务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活力。

  游泳跳水馆从去年8月6日开始对市民开放。很快,#成都有个24h水质全达标的泳池#主题词就冲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

  进入今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成都大运会,游泳跳水馆暂停对市民开放,并开启了多轮测试赛。6月3~4日的“爱成都·迎大运”第三届成都市青少年(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6月27~30日的2023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游泳预赛,共计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让黄云龙及他的团队倍感压力,因为这是对其工作的真正考验。“游泳项目在大运会核心场馆举办,每件事都不能马虎,细节必须到位。我们用测试赛检查工作细节,比如,赛事结束后水池会不会出现水垢、水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运动员发挥等,都需要逐项核查,这样才能保证大运会举行期间不会出问题。”黄云龙说。

梦想照进现实

  黄云龙说自己的工作很忙,却乐在其中。以前他干过各种工作,也曾在成都生活过一段时间,但都没有特别强的归属感。直到去年通过朋友介绍,他有了机会为成都大运会提供保障服务,“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也体会到成都在努力建设公园城市、体育之城,非常有活力、很宜居。希望大运会能在我们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举办,之后我还想申请留在游泳馆继续工作,留在成都安家”。

  黄云龙对成都最满意的,是成都的“包容”。他说自己这个外地人在成都从未有过被排挤感,“工作起来很舒心,而且能学到很多东西”。在游泳跳水馆,他与很多成都市民一起在跳水池学潜水,向到场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讨教游泳技术,“说不定不久以后我就能拿到潜水证了!”

  举办大运会,对于一座城市,在城市功能完善、生活品质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对许许多多像黄云龙一样的人来说,大运会更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和希望。“成都成就梦想”,这句成都大运会的口号,对他们来说,就是真实可感的现实。

来源:2023年7月12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