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则产业旺;产业旺,则乡村兴。
品牌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粮食品牌建设带动粮食产业发展,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力。
7月16日,以“铸就粮食品牌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美丽乡村•筑梦吉林”乡村振兴与粮食品牌建设论坛上,粮食品牌成为论坛的高频词。论坛嘉宾通过分享粮食品牌建设成功案例,深度解码粮食品牌建设全新课题,共同探讨以粮食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新思路。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重点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和世界黄金玉米带,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热条件,造就了吉林粮食的优良品质和品牌优势。
2013年4月,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做大、品牌做响”的工作思路,拉开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序幕。
作为粮食大省,吉林粮食产业如何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公用品牌,实现品牌统一、抱团发展?对此,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继东表示,吉林省通过持续打造以吉林大米为引领的吉林粮食品牌,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吉林大米”和“吉林鲜食玉米”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粮食品牌,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论坛期间,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喜亮认为,“乡村振兴,排在首位的是产业振兴,产业要想振兴,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通过实施创品牌、建联盟、制标准、搭平台、拓渠道“五个一”工程,用大品牌统领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聚合企业品牌,带动一批粮食品牌迅速崛起,粮食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角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加强粮食品牌建设要创新方式,以品牌化为引领。”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方言说,产粮大省农业资源相对丰富,承担着大宗农产品的任务,如何将资源优势为产量优势,由产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进而提升大宗农产品乃至全产业收益、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特色产品 赋能稻米提质增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产业振兴,特别是粮食产业振兴,而振兴粮食产业的关键就是品牌。粮食品牌既是区域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形象、区域文化、农产品品质的反映,更是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吉林省提出实施“品牌跃升工程”,加快落地品牌推进、良种选育、龙头培养、产业融合、质量管控、渠道开拓等六大提升行动。
百家乐平台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表示,近几年,吉林省把优质粮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特别是重点打造吉林区域农业品牌,逐步形成了以“吉林大米”“鲜食玉米”为代表的“吉字号”特色农产品IP,成功探索出一条实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以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吉林作为粮食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质粳稻生产核心区,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吉林大米品性自然、品质超群的特质。品牌影响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国内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快速崛起的样板。
在谈到如何通过品牌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金发忠认为,需要进一步挖掘吉林农产品文化内涵,把握消费需求变化,从产地条件、营养成分、品牌内涵、民俗文化等方面指导消费,积极推动吉林农产品产地预制化和消费多样化。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首席专家、求是特聘一级教授黄祖辉认为,粮食的复合规模化经营主要通过“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的农作制度创新实现。目的都在于在提高粮农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进种粮农民收入,提高粮农积极性,进而稳定粮食生产,使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在更稳固的基础上。
数据统计,吉林粳稻种植面积1300万亩,占东北粳稻种植面积的16%左右。稻谷总产量125亿斤,折合大米80亿斤左右,其中40亿斤大米销往省外。2019至2021年,吉林大米连续三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并入选百家乐平台社“民族品牌工程”,成为吉林农业“第一品牌”。
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农业综合服务新路,“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对此,中粮集团对外合作部总监陈刚表示:“目前,中粮集团坚持发挥深耕农粮领域优势,不断探索服务农业新路,推动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农业提档升级、消费者满意的多赢局面。”
品牌建设是一个不断持续投入、不断沉淀和积累的过程。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宝蒙权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也是一种标准。用标准支撑起品牌,用标准来引领品牌建设、优化品牌建设。”
品牌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品牌建设所面对的形势和承载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多年积累的品牌红利如何有效释放,带动旗下众多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价值空间,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品牌建设如何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赋予新的动能?
近年来,吉林省先后在品牌宣传、平台搭建、渠道开发、质量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吉林大米“铸白金名片、树健康品牌”。
科技是粮食安全之基,科技是粮食增产之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表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才能最终真正实现科技增产、科技提质、科技降本、科技增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确保吉林大米“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吉林省在建立完善吉林大米系列标准基础上,创建了具有质量查询、实时观测、月报统计、专栏服务等系列功能的吉林大米质量溯源平台。
目前,该平台已有167户企业进入系统,消费者只要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企业和产品信息,辨别真伪,同时,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实时掌握企业产品质量信息,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管。
吉林大米公共品牌成功的首要秘诀就是产地价值的显性化。产地资源的运作,必然能够促使消费者加深对区域农产品“稀缺性”的认知和联想,只有形成这种与竞品高度差异化的认知,并将产地资源进行故事化传播,产地资源才能强化品牌的实际价值。
把“好米”变“名米”,“名米”卖“优价”,是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形象建立与塑造,渠道开拓与对接,再到将营销的触角深入到市场末端,站到消费者面前。
目前,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新形势、新变化、新业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招数。吉林大米要走的路还很长,迫切需要“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执着。
久久为功,永不懈怠,锐意进取,奋楫不止。
相信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能够再上一层楼,为助力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吉林经济快速腾飞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