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越时空唤春归-百家乐平台网
2025 03/17 10:32: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羽越时空唤春归

字体:

  春分将至。此时节,阴阳相半,昼夜均长。北归的候鸟振翅于天地之间,衔来南北交融的生机。古人以笔墨为媒,将这一自然律动凝固于画纸之上,绘就了无数充满诗意的花鸟画卷。而今,当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欣喜地仰望迁徙的雁阵时,这些古画中的候鸟意象,正悄然触发着我们对美好家园不懈追求的深层共鸣。

  我国古人依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将春分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大意是春分后,燕子即玄鸟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要打雷并伴有闪电。在这样充满生机的春日氛围中,明代画家周之冕创作了《双燕鸳鸯图》轴。此画是一幅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巧妙地围绕春日清溪展开描绘,将双燕与鸳鸯置于画面中心位置,生动展现出春日大自然的美好与活力。画面上方,两只燕子于空中轻盈飞舞,剪刀尾灵活摆动,似在追逐春风。画家以精湛技艺,将燕子轮廓与羽毛质感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若能感受其穿梭时带起的微风。视线下移,画面下方溪水中,一对红喙翠羽的鸳鸯悠然游弋、相互依偎,尽显亲昵之态。溪边山坡上,各色鲜花肆意绽放,花枝随风轻摇,宛如为这美景起舞。燕子、鸳鸯、鲜花相互交织,构建出充满生机的春天。周之冕凭借深厚功底,用细腻笔触、精妙构图与恰当设色,将自然的和谐美妙完美呈现。此画不仅见证了他在写意花鸟领域的高超造诣,更蕴含对市井生活的鲜活表达。透过这幅画,我们能跨越历史,看到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天气渐暖,大批迁徙候鸟接连飞抵北京。当下,包括天鹅、鸿雁、绿头鸭、针尾鸭、鸳鸯等几十种近万只候鸟齐聚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与蓝天、碧湖、芦苇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优美迷人的生态画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观赏、拍摄。一时间,候鸟的灵动身姿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它们不仅成了大自然最美的使者,更化作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态向往的符号。

  春塘禽乐图 局部(国画) 宋 佚名 吉林省博物院藏

  现实生活中候鸟云集的这番热闹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宋代画作《春塘禽乐图》。这幅画作以科学观察为基础、以艺术表现为灵魂,将自然之美凝练于方寸之间,交织出一片闲适祥和的春日氛围。画卷起始,数只喜鹊在林间啄食觅物,几只伴于空中轻盈滑翔,水中野鸭缓缓游动。池塘周边,鲜花争艳、竹林翠绿、柳树吐芽,一派生机。画面中段,锦鸡穿梭林间觅食,啄木鸟专注捉虫,白鹅带着雏鸟走向池塘捕食,鸳鸯悠然嬉水,孔雀在崖石之上悠闲踱步。卷尾处,几只小鸟正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蓬勃生机的世界,不仅为整幅佳作增添了俏皮的韵味,也为画作的构图起到了巧妙的收束作用。整幅画作,众多飞禽花鸟各具姿态,尽显宋代花鸟画的“以形写神”的理念与精湛技艺。

  “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带来春分消息的还有挂满枝头的海棠花。我国传统节气文化中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一说,古人将伴随花开的风称为“花信风”,即带来花开消息的风候。花信风从每年小寒开始,至谷雨结束,每个节气对应3种花卉。海棠花正是春分节气的花信风花卉之一。清代画家华嵒的《海棠白头图》轴将此时的美好春景画了下来。

  海棠白头图轴 局部(国画) 清 华喦 天津博物馆藏

  画中,只见两只白头翁栖于海棠枝头,相互顾盼,尾羽轻翘,似能听见鸟鸣震落花瓣的簌簌声。在古人眼中,海棠象征美好纯洁的爱情,白头翁象征白头偕老。与寓意坚贞长久的磐石搭配,此画便成为祝愿婚姻美满的典范。画法上,作品精妙,兼顾细节精微与笔墨简逸。禽鸟毫毛细腻蓬松,尽显画家写实功力。写意花卉枝叶则磊落洒脱。二者映衬、以虚衬实,让画面层次丰富、生机盎然,独具艺术魅力。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古画中的候鸟衔来春信,亦衔来启示:文明越是向前,越需以谦卑之心聆听自然的韵律。从“玄鸟至”的物候观测,到“花信风”的诗意栖居,中华文明始终将天人合一的哲思织入生活经纬。而今,当古画中的双燕与湿地的候鸟在时空两端遥相呼应,我们终将懂得——守护每一羽振翅、每一朵花开,便是守护文明血脉里永不褪色的春天。(张婷)

  双燕鸳鸯图轴(国画) 明 周之冕 故宫博物院藏

【纠错】 【责任编辑: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