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平台社香港6月25日电 题:猴子、海豚和野猪:香港的生态故事
百家乐平台社记者张雅诗
猴子上肢伸开,顺着栏杆三下两下从地面爬到凉亭顶上,脚一蹬,又从凉亭飞扑到山坡。
这是香港金山郊野公园常见的一幕。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钢筋水泥森林旁,大自然近在咫尺,人类与各种野生动物共享这片土地。
位于九龙以北、新界沙田区内的金山郊野公园,又被称为“马骝(即猴子)山”。公园内有不少猴子聚居,其中包括猕猴和猕猴与长尾猕猴的混种。猴子常常成群结队向游人讨食,人们对此也早已见怪不怪。
虽是“弹丸之地”,但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大大小小的海陆栖息地,孕育着逾3300种维管植物、55种陆上哺乳类、逾560种鸟类、194种淡水鱼、90种爬行类、25种两栖类、245种蝴蝶和131种蜻蜓。以香港的城市化程度及人口密度,能在这块狭小的土地上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实属难得。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一直重视生态保护。2016年,特区政府公布香港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以保育香港及境外的生物多样性,支持可持续发展。今年3月,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的香港生物多样性资讯站正式启用,提供物种数据库、教育活动平台等,让公众从多角度认识香港生物多样性。
“看见海豚在香港水域中嬉戏跃动,的确令人感到愉快和惊喜。”香港市民施女士对3年前首次出海观赏中华白海豚的情景记忆犹新。
中华白海豚被视为香港的吉祥物,主要在香港西面水域栖息。渔护署去年发表的2020至2021年度海洋哺乳类动物监察报告指出,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数目不断下降,情况令人忧虑。
为了保护和保育具有特别生态和自然保育价值的海域,特区政府推行了海岸公园计划。目前香港有6个海岸公园和1个海岸保护区,占地约4000公顷。
今年4月,特区政府划定南大屿海岸公园。它将成为香港第七个也是面积最大的海岸公园,这将有助保护整体海洋环境及香港水域内的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等海洋生物,也将令香港受保护的海洋栖息地范围增至约6117公顷。长远而言,可为海洋生物提供较优良的栖息环境,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
“这是好消息,相信这可以令中华白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施女士说。
野猪则是香港生态故事“新的烦恼”。作为香港体型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一头成年野猪的体重可达200公斤,体长2米。香港特区立法会今年3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香港野猪数目迅速增长至约3300头,同时开始更频繁地闯入市区。
过去10年,有关野猪滋扰的投诉倍增,伤人报告数目在2011年是零,到2021年一年内就有20宗。渔护署表示,野猪对市民安全已构成威胁。
2021年11月至今年6月15日,渔护署共人道处理了107头对公众构成潜在危险或造成滋扰的野猪。此事这在香港引发了讨论。
不过,归根结底,人类与各种生物和平共存,共享大自然,这是香港社会的共同愿景。人们意识到,当生态环境保育得到重视时,能产生许多正面效应。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野生动物及湿地总监埃里克·维克勒马纳亚克表示,香港的地貌丰富多样,为各种动植物提供天然生长空间,加上管理完善的郊野公园,人们可便捷地体会大自然之美。
维克勒马纳亚克说,和其他地方一样,香港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则有助缓解极端天气带来的威胁。“因此大家必须努力保护生态平衡。”